高質量的科普資源是科普能力提升的肥沃土壤,是面向公眾傳播普及科學知識,提供公共科普服務的儲備新陣地。3月19日,福安市科協組織福安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市林學會會長楊旺利等林業科技工作者深入福安市瓜溪桫欏省級自然保護區科普宣教館開展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調研和指導。
福安市瓜溪桫欏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09.32公頃,物種豐富。保護區內的瓜溪桫欏是現今蕨類植物中最高大的種類,被稱為“活化石”。保護區科普宣教館于今年1月建成,位于溪潭鎮溪填村。該館以生態文明教育為主題,集科普、宣教為一體。館內的侏羅紀公園模擬景觀區、森林生態模擬景觀區、小型動物展龕區、山洞展區、鳥類展示區、濕地模擬景觀區等十二個主題展區內容豐富,動植物模型栩栩如生。
為了充分整合現有陣地資源,進一步打造富有展教功能的科普教育基地,指導組在現場與相關人員深入交流探討。針對每個展區,指導組成員指導科普宣教館積極吸納和融合動植物資源,拓展科普元素,打造特色鮮明的科普基地;同時指出要創新科普活動形式,聯合周邊科普基地,打造特色青少年科普研學路線,激發青少年對自然界的熱愛,培育科學探索精神。
下一步,福安市科協將深入挖掘特色科普資源,積極培育科普教育基地項目,為縣域科普工作注入創新活力。
來源: 福安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