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魔幻、玄幻究竟有何不同?科幻寫作有什么竅門嗎?如何辯證地看待科幻與科學的關系?來聽聽曾拿下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獎項——中國科幻銀河獎的最佳新人獎、最佳短篇的新生代科幻小說作家王諾諾怎么看。
01/科幻、魔幻、玄幻、奇幻的區別在哪里?
科幻和魔幻、玄幻、奇幻的區別在于科幻小說有一定的科學審美。在這部小說里,未必所有的科技設定、對當下、對未來世界的想象,都能精準地符合事實,但它能將一個符合基本現有的科技邏輯的事實作為推動劇情的元素。在此之上延伸出來的故事,也將是具備對科學的尊重,和一定的“科技審美”的。
02/現實會變成科幻,還是科幻在影響現實?
科幻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科技發展,閱讀科幻會讓孩子們對科技發展產生一定的興趣,未來他們通過艱苦的學習成為一名科學家,可能會帶領這個世界朝科技昌明的未來走去。
但是現實會不會成為科幻,我覺得這個很難說。科幻有積極的科學幻想,我們有無限多刻畫、描寫的類型,總有一種是會和未來相匹配,很難界定它們之間有因果關系。
03/科幻能推動科學的進步嗎?如何辯證地看待兩者的關系?
其實在我眼中,科學或科研是嚴肅的、認真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累積出來的,它更像攀巖,或者說更像在懸崖峭壁上修一條路。閱讀科幻小說其實更像搭纜車,它是簡單的、充滿愉悅的。
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普通人都像科研工作者一樣去徒手攀巖,技術難度很高。雖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從事科研行業,但人人都有到山頂去看一看山上風景的愿望,閱讀科幻小說或者讀一些科普讀物,未必不是一個面對大眾的好的選擇。更廣的意義上來說,它可以培養整個社會對山頂美好風景的向往,推動更多人向更高的山上攀行。
04/科技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還是更糟了?
這個問題其實很像問一個成年人,成長讓你的生活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不好?無論成長是否有苦澀的部分,人都不能不成長。科技的發展也是文明要經歷的一個必然事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進步和便利,也讓我們去到更遠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這么看來,科技發展總體上還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
05/科幻作品創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科幻小說最重要的元素,一個是我剛才說的科學審美;再者還要有一些故事本身,它得是一個好的故事;最后它還應該包含你對未來的想象,在現實世界具備一定的意義。
06/隨著AIGC技術發展,如何看待AI對于科幻創作的作用?
故事的點子是否優秀會越來越重要,AI技術的發展也會倒逼人類作者去盡快地創新,寫得更加新穎,盡量晚一點被AI超越。
07/今年,AIGC創作的科幻小說《機憶之地》獲獎了,未來AI會取代人類創作嗎?該如何看待AI寫作這種文學現象?
會的。未來,AI不僅生產我們生活需要的物質,也生產精神食糧喂飽人類大腦。在這種狀態之下,人類存在的價值,個體的價值可能會被重新定義,我們究竟因何而存在?我們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么AI無法帶來的東西?這是需要每個人都去做的一個深度思考。
08/科幻作家是否需要很強的理工科背景?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好的科幻作家?
當然是理工科背景會為科幻寫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但如果你是一個文科生,對一些科技現象,以及科技給現代的社會帶來的沖擊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想象力,也是可以當好一個科幻作者。
要想成為一位好的科幻作家,我覺得還是多寫、多投稿,然后多獲得一些同行或讀者的反饋。
09/推薦一部你寫過且最喜歡的科幻作品?
我自己最喜歡我的科幻作品應該是《故鄉明》,寫的是人類文明毀滅了之后,屬于水獺和河貍兩種動物的新一代文明在地球上演化的一個過程。推薦的理由是因為它沒有將人類作為描寫主體,而是探索另一種物種延續人類文明的可能,我覺得這種嘗試比較有意思。
王諾諾
《科幻世界》雜志專欄作者,代表作《地球無應答》《故鄉明》《浮生一日》。2017~2019連續三年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最佳科幻作品》,獲2018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新人獎、冷湖獎一等獎、晨星獎代碼專項獎,2019年冷湖獎三等獎,2020年中國科幻星云獎最佳新人獎,2021年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短篇。《冷湖之夜》等多部作品翻譯成英、日、韓語出版海外。
來源: 科教影視協會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