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工藝,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金屬裝飾藝術(shù),它巧妙地將金與水銀融合為金汞劑,然后精心涂抹在銅器表面。經(jīng)過加熱處理,水銀蒸發(fā),金便牢牢附著在器物之上,永不脫落。如此一來,那些原本平凡的銅器仿佛經(jīng)歷了脫胎換骨的蛻變,閃耀著璀璨奪目的金光,令人嘆為觀止。
在古代社會,鎏金工藝備受推崇,成為宮殿、寺廟、塔臺以及佛像等尊貴場所不可或缺的裝飾元素。那些金光熠熠的器物,宛如古代人們炫耀財富的法寶,彰顯著大富大貴之家的顯赫地位。
然而,鎏金工藝并非易如反掌的技巧。它需要工匠們具備精湛的技藝和細致入微的操作,方能打造出如此精美絕倫的金屬藝術(shù)品。因此,在古代社會,那些掌握鎏金工藝的工匠們備受尊崇,被譽為匠心獨運的大師。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建交70周年,兩國郵政攜手發(fā)行了一套珍貴的紀念郵票——《中斯建交70周年》。這套郵票共兩枚,分別選取了鎏金銀香囊和鎏金銅圓牌作為設(shè)計元素,寓意著兩國友誼的歷久彌新。
郵票的設(shè)計匠心獨具,為了凸顯文物的質(zhì)感,采用了深底色作為背景,并巧妙地融入了瓦當圖案作為輔助圖形。在印制工藝上,更是精益求精。鎏金銀香囊采用了冷燙透明全息鐳射工藝,使得郵票在燈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仿佛穿越時空的璀璨明珠;而鎏金銅圓牌則運用了珠光金粉油墨,完美再現(xiàn)了文物的歷史滄桑感和質(zhì)感。同時,輔以浮雕擊凸工藝,使得文物的立體感更加強烈,層次輪廓分明有致。
這套郵票的設(shè)計不僅美觀大方,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它采用平面設(shè)計手法,寫實描繪了兩國各自采用鎏金工藝制作的文物。
這套郵票的發(fā)行不僅見證了中斯兩國的深厚友誼,更為寶雞市增添了一張璀璨的文化名片。寶雞出土的鎏金銀香囊榮登中國紀念郵票之列,不僅為中國外交事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成為寶雞市首套紀念郵票,通過這枚郵票的傳頌,寶雞市的文化和歷史也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光大。
附注:香囊是中國香文化的一種器具,古代有金屬制品,也有絲綢制品。內(nèi)放中藥等香料。
近年來香囊,尤其是端午節(jié)香囊倍受大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