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維生素D與身心健康
蛋殼中含鈣,動物的骨頭中有鈣,人的骨骼有鈣、磷等。自然界中含鈣的物質不缺乏,比如石頭、石膏中的主要成分是鈣,但人體有時會缺鈣。缺鈣會引起心神不寧,發脾氣、精神壓力增加等心理不適。
維生素D對肌體中的鈣、磷代謝有調整作用。缺乏維生素D時,易于引起小兒佝僂病或成人的骨軟化癥。缺乏維生素D還可能引起或加劇心血管疾病、肌無力、糖尿病、腫瘤、自身免疫疾病。而我們知道維生素D是環戊烷多氫菲環的衍生物。成人每天需要25μg(微克)左右,兒童每天需要量幾乎和成人相當。
雖然維生素D對于神經組織的直接影響不多見,但由于低血鈣而產生神經性興奮閾降低,手足抽搐、驚厥等現象,由于骨骼發育障礙有時也會影響小兒腦和脊髓的發育。另一方面,維生素D如果攝入過多,也會引起鈣、磷調節障礙,主要表現為高血鈣癥狀,如易疲勞、眩暈、腎功能不全或氮質血癥,也有人報告能出現木僵狀態,出現精神錯亂等癥狀。所以維生素D需要適量補充,肌體需要維持微量元素的平衡。
如果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就可以避免心神不寧,以及預防由精神壓力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鈣可以抑制過度的壓力感
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鈣具有安神功效,是抑制壓力產生的重要物質成分。
中醫會經常給那些精神很容易受到影響的敏感性病人開一些含鈣較多的如牡蠣(牡蠣殼)和龍骨(動物骨頭的化石)等藥物。
而在西方,神經過于緊張,無法入睡時,人們就會喝一杯熱牛奶,然后立即就會沉睡過去。
以上這幾個事例,都是人們在實踐中得出的經驗。雖然尚未得到科學證明,但已經有人做過幾個實驗,來證明鈣具有安神和預防壓力產生的作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壓力蛋白"研究。所謂的"壓力蛋白",指的是當熱、光、放射線以及外力等生理性壓力增加時,作為抗壓力物質在細胞內產生的一種物體,當細胞中的這種物體增多時,人體對壓力的抵抗力就會增強,就可以減少壓力帶來的傷害。
而鈣在這種壓力蛋白的生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際上,當細胞所承受的熱以及外力等造成的壓力增強時,在細胞內傳遞這一信息的就是鈣。把信息傳到細胞的被稱為"第一使者",而在細胞內傳遞信息的"第二使者"就包括鈣。
當信息傳遞到細胞里后,在細胞中就有許多酶開始活化,開始制造出各種必要的物質。而這一過程中,鈣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細胞里的鈣,都貯存在一個"鈣倉庫"中,當從倉庫中出來,變成可發揮作用的鈣在細胞里增多時,細胞的運動就變得活躍起來。
所以,要想抵抗可以導致植物性神經失調的生理性壓力,鈣是非常重要的。
當精神壓力增加時,在什么細胞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想像得到,受到精神壓力影響的細胞一定也會發生同樣的防御反應,所以攝取足量的鈣,對減輕精神壓力必不可少。
鈣缺乏時,行動會發生異常
鈣不僅在傳遞信息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安定神經興奮也有其獨特的功效。
針對鈣缺乏時會發生的反應,曾利用動物做過實驗。當長期給老鼠吃鈣質不足的食物時,它們就會呼吸急促,變得具有攻擊性,行動異常。而當給這些老鼠補充鈣之后,性情就會變得溫和,行動也變得正常。
那人又是怎樣的呢?英國有這樣一個實驗。對17名不良少女的飲食進行調查,發現她們都缺乏以鈣為主的各種礦物質,而導致全身無力、冷血、粗暴以及無責任感。
而當給她們的飲食進行營養搭配之后,性格開始轉變,反抗心理也減弱,也不再好打架鬧事了。以前她們做任何事都無精打采,而現在也能安下心來,開始對生活有了興趣。專家們認為這正是因為在食物中,添加含有充足鈣而造成的變化。
總之,當鈣缺乏時,動物會變得煩燥不安,活動異常。而人類,也會精神不安定、行動粗暴。在這種精神狀態下,如果有不快的事或擔心的事發生,壓力就會更大。但如果能攝取足量的鈣,精神就會安定,不會亂發脾氣,遇事可以做到泰然處之,精神壓力會相應地降低。
同時過度限制鈣質的攝入反而會增加腎結石風險,特別是與菠菜一起吃的時候。
在牛奶、酸乳酪、干酪等乳制品,豆腐等大豆制品,羊棲菜、海苔等海草,以及小油菜等青菜、干蘿卜片、干魚和曬干的沙丁魚、其他小魚中都含有豐富的鈣。平時飲食可以多食用一些綠色健康富含鈣質的食物。
當然,壓力是需要調節的,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同時使用深呼吸、放松訓練、冥想、正念、森田療法、積極心理干預等都是可以與飲食調節并行不悖的。
來源: 育英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