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一個寒冷而神秘的大陸,其冰雪覆蓋著無盡的秘密。1984年12月30日,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登上喬治王島,在南極洲插上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從那時起,南極的一切變化都能迅速引起我們的關注。當我們審視南極大陸地圖時,作為南極洲西部的最大半島,南極半島映入眼簾。

南極地圖

南極半島是全球增暖最為劇烈的地區之一,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2020年,南極半島的埃斯佩蘭薩站記錄到了令人震驚的18.3℃的最高氣溫,成為南極大陸上的新高溫紀錄,這對于極地氣候變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

2024年初,依托智利科考船,我開始了南極半島的科考行程。作為科考隊中唯一擁有氣象背景的隊員,我對科考過程中的氣象信息格外敏感。科考的第一天,我們從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出發,前往南極半島,但航班因為天氣狀況多次延誤。在起飛前幾小時,南極半島機場附近仍然籠罩著濃霧,這使我們倍感焦慮,每一位隊員都盼望著能早日出發。

南極的現場環境復雜多變,氣象預報在科考行程的安排與推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登上智利科考船后,海冰預報顯示詹姆斯羅斯島附近的海冰密集,迫使我們不得不調整科考計劃。于是,我們將目光轉向了南極半島西海岸,將原定的科考后程計劃前移。

福吉島—南極半島西海岸科考第一站

經過十幾次的登島作業,科考隊順利完成了南極半島西海岸的科考任務。此時,海冰預報顯示詹姆斯羅斯島附近的海冰密度已經顯著減少,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南極半島地區長期以來缺乏現場氣象觀測資料,給氣象預報和氣候變化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此次科考的目的正是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詹姆斯羅斯島因其具有重要的氣候代表性,被我選定為其中一個自動氣象觀測站的架設點。

自動氣象觀測站需要架設到遠離海岸且平坦開闊的區域,這意味著要將數十公斤的氣象站配件搬到架設點進行組裝測試。"望山走倒馬"這個形容詞再貼切不過了,到達架設點后我幾乎耗盡了體力。然而,島上有限的活動時間不容我有片刻休息,必須立刻開始架設。在接近四個小時的架設后,氣象站通過了現場的觀測試驗。我反復檢查,確認無誤后立即與隊員匯合。登上橡皮艇,眺望著我架設的氣象站漸漸消失在視野中,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夠穩定運行,并提供更多珍貴的現場氣象實測資料。

詹姆斯羅斯島

杜維爾島則是我選定的另一個架設點。之前的風浪情況使得科考隊不得不將這個點的架設工作推遲到科考返程安排之中。再次到達杜維爾島附近時,現場天氣狀況只給了科考隊兩小時的風浪窗口期,這給氣象站的架設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協作互助是南極科考隊的優秀傳統。全體科考隊員齊心協力,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緊張工作,一個新的氣象站順利架設并通過了現場的觀測試驗。除了架設經驗的增加,團隊協作是這一奇跡發生的關鍵原因。

杜維爾島

乘坐橡皮艇返回船上時,海浪已經變得非常洶涌,橡皮艇不停地搖晃著,每個人的心里都提心吊膽。海浪不斷沖擊著橡皮艇,打濕了每個人的身體。寒冷的海風不斷侵襲著我們,使得我們暴露在外的每一寸皮膚都感到刺骨的寒意。這樣艱難且危險的環境再次突顯了我們此次科考任務的重要價值。

在科考期間,我們幾乎利用了所有可用的時間,將自己和團隊的能力發揮到了極限。盡管如此,我們對南極半島的探索仍然有限。神秘的南極,美麗的半島,令我們即使極度疲憊,卻也舍不得結束這段旅程。能夠參與南極科考,踏足這片神秘的土地,我感到無比榮幸;能夠為極地的氣象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格外的滿足。

來源: 氣象e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