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diào)味品,但不單單只是調(diào)味品,它對我們機體的正常運轉(zhuǎn)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市面上的鹽品種繁多,比如精制鹽、低鈉鹽、加碘鹽、未加碘鹽等等,讓人眼花繚亂。那我們作為普通群眾應該怎么去選擇購買適合自身需要的食鹽呢?

現(xiàn)在市面上,除去企業(yè)標準,大部分的食用鹽執(zhí)行的是GB 272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和GB/T 5461-2016 《食用鹽》。這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強制性國家標準,后者推薦性國家標準。兩個都可以作為執(zhí)行標準,但是如果在執(zhí)行GB/T 5461標準的情況下,同時也是需要滿足GB 2721標準要求的。這里需要注意,“低鈉鹽”除外。

為什么“低鈉鹽”除外?因為在GB 272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中分別對食用鹽、精制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低鈉鹽做出了定義,但在GB/T 5461-2016 《食用鹽》中是沒有對其做出定義的。也就是說GB 2721-2015是基礎,同時適用種類更廣,而GB/T 5461-2016卻提到了更多的理化指標的要求。

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低鈉鹽、非低鈉鹽、加碘鹽、未加碘鹽的區(qū)別,以及對應的適合人群。

首先低鈉鹽和非低鈉鹽。在GB 272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對低鈉鹽進行了定義,低鈉鹽就是以精制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原料。為了降低鈉離子濃度而添加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如氯化鉀等)經(jīng)加工而成的食用鹽。并在其后對氯化鉀的含量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氯化鉀(以干基計)的含量需在10%-35%。而其他非低鈉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以干基計),含量需在97%以上,也就是說低鈉鹽就是將普通食鹽中的部分氯化鈉換成了氯化鉀,以此來降低鈉離子的濃度。

為什么要有降低鈉離子濃度的食用鹽?因為作為陽離子的Na+和 K+,它們都是人體血液中重要的電解質(zhì),將部分氯化鈉換成了氯化鉀,在不減少風味的同時,可以更好的維持機體的滲透壓,使高血壓患者血壓調(diào)整的更好, 低鈉鹽對于高血壓,心臟病等群體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對于腎功能受損的人群來說,低鈉鹽就不太適用,因為這類人群自身調(diào)節(jié)血鉀的能力不夠,吃低鈉鹽會增加高鉀血癥的發(fā)生,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以及平時需要吃普利或者沙坦類的藥物不適合低鈉鹽,還有服用保鉀利尿的藥物,譬如螺內(nèi)酯這樣的患也不適合,低鈉鹽會增加血鉀的濃度,像這類患者平時要多關注血鈉的濃度。

而加碘鹽和未加碘鹽的適用人群又不一樣了。從字面意思就可以了解到,二者的卻別在于是否添加了碘元素。而碘元素是人體必備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碘對于兒童來說,會引起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一系列嚴重問題,智力體格都會造成惡性的發(fā)展,由于在很早之前,國人的飲食結構單一,容易缺碘。國務院在1994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第163號令《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中提到,以消除因攝碘不足所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和對兒童智力發(fā)育的潛在性損傷等碘缺乏危害。在進行了全民食鹽,進行加碘之后大大減少了甲狀腺發(fā)病概率。

但是加碘鹽也是有不適用的群體,比如在我國的沿海地區(qū),人們常吃海鮮,海帶之類的食材,在平常的飲食中就補充了足夠多的碘元素。而對于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而言,對碘元素的攝入還是需要慎重的,比如甲亢患者在食用了加碘鹽后,會導致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加重癥狀,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由以上這些區(qū)別是可以看出,鹽和鹽之間還是不一樣的,它們有各自的適用人群。如果亂吃的話對于某些特殊群體,將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關注飲食健康,從正規(guī)渠道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進行購買,不要一味跟風,特殊群體一定要聽遵醫(yī)囑。

來源: 又想吃火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