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軍事強國越來越重視潛射彈道導彈的部署。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核彈頭在潛射彈道導彈上的部署占比已超過60%,英國和法國已經將戰略核彈頭全部部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為何各國對潛射彈道導彈如此“情有獨鐘”?它究竟有何優勢?
圖注:潛射彈道導彈(圖片來源:百家號)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強化二次核打擊能力。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是一個有核國家核威懾力有效、成熟的標志,而潛射彈道導彈是公認最有效、最可靠的二次核打擊力量。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基本都會保證至少有1艘裝有潛射彈道導彈的核潛艇處于巡航狀態,一旦本國遭遇核打擊,核潛艇可以立即發射導彈進行核反擊。潛射彈道導彈在構建二次核打擊能力上可以說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隱蔽性好
潛艇自出現以來就有“深海幽靈”之稱,而戰略核潛艇更是憑著超長續航和較大潛深將自己的隱蔽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一旦提前部署,很難被敵方發現。得天獨厚的隱蔽性帶來的是超強的生存能力,也為二次核打擊提供了絕佳條件。
二、機動性強
戰略核潛艇可在深海大洋中巡航數月,這就意味著它可以廣域機動,理論上可以抵達任何海域,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可覆蓋到任何國家和地區,使敵方防御的難度倍增,也為二次核打擊的可靠度和成功率提供了有效保證。
三、是受領土面積影響小
一般而言,領土面積較大的國家,戰略回旋的余地也較大,承受核打擊的能力也較強,而領土面積較小的國家在核力量博弈中則相對處于劣勢。潛射彈道導彈的出現,打破了領土面積的局限,這也是英國和法國將戰略核彈頭全部部署在核潛艇上的主要原因。
介于潛射彈道導彈十分明顯的優勢,未來將是各國發展的重中之重,其發展趨勢將圍繞以下3個方面:
提高突防能力。面對各國不斷升級的導彈防御體系,潛射彈道導彈可采用全導式多彈頭技術,即每個彈頭都有獨立制導與推進系統,提高防御難度;也可通過在飛行中不斷變化軌道和攻擊路徑、搭載誘餌彈頭欺騙敵方攔截等方式實現有效突防。
提高打擊精度。潛射彈道導彈通過采用衛星輔助制導能夠極大地提高打擊精度,采用末端主動制導方式能使其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提高通用程度。俄羅斯“亞爾斯”“白楊”兩型陸基彈道導彈和“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三者之間的部件和戰斗部通用化率達30%,可在戰時實現快速切換、提升實戰能力。
圖注:美國“三叉戟”ⅡD5導彈(圖片來源:百家號)
降低使用門檻。美國正在為“三叉戟”Ⅱ型導彈加裝低當量核彈頭,英國也已部署低當量潛射彈道導彈核彈頭。此外,美國還正在研究讓“三叉戟”導彈攜帶常規彈頭,以在常規戰爭中使用潛射彈道導彈,使其同時具備戰術打擊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作者:翁宗波(軍事科普作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劉曉峰(資深軍事編審)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