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深入實施,大力加強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提升科普服務能力,根據有關要求,現將我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終期科普績效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三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緊緊圍繞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以“推進科技興林、建設生態三亞”為目標,依托“國家熱帶蘭花種質資源庫”、“三亞林木與熱帶蘭花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園區的資源優勢,加強科普研學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科普教育事業。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自然教育基地”等榮譽,已成為“林業+科研+生產+科普研學”融合發展的科研單位,為三亞市創建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取得良好成效,在傳播和普及林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一、基地基本情況
三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三亞林科院”)始建于1981年10月,隸屬于市林業局的副處級財政差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三亞林科院位于三亞市天涯區水蛟路,占地面積約1280畝,內設辦公室、財務科、業務管理科、林業資源監測室、生態研究室、林木研究室、花卉研究室、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等8個科級職能機構,具有國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乙級)、國家營造林工程監理(乙級)、營造林施工等資質。
三亞市林科院占地面積約1280畝,建有科研設施較為齊全的林業科技樓、組培實驗樓、種質資源實驗創新樓以及林業科技創新園等。園區內建有熱帶蘭花種質資源庫10400m2,為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熱帶蘭花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了熱帶蘭花品種4032份,其中原生種2512份(海南省本地原生種168份),栽培種1520份。建成的“熱帶蘭花科普館”350m2,通過多影視、圖文、標本、產品展示等方式介紹了熱帶蘭花的生長生活習性以及價值,弘揚蘭花文化。林業科技創新園內還建有熱帶林木良種基地、檀香栽植示范基地、熱帶珍稀瀕危樹種樹木園、林下經濟南藥栽植基地等科研基地,其中熱帶珍稀瀕危樹種有200多種,年可培育優質林木、花卉(蘭花)種苗50多萬株。
還配套建設有:學術報告廳1間(可容納110人),大小會議室2間,插花技能實訓課堂,文體活動操場,職工食堂,外聘高層次人才宿舍等,以及自然生態課堂230m2,研學基地15畝。同時,在園區設置了科普宣傳欄、3000余份二維碼科普牌,讓園內的各類特色植物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大大滿足全民科學素質科普教育需求。
二、工作情況
一是2023年度全年向免費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接待市民游客和舉辦各類科普活動達6000余人次。
二是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題日期間,組織參加了省、市海南省第十九屆科技活動月、2023年“世界海洋日”“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日活動暨三亞社區教育系列活動、“2023年海南省全國科普日活動”、三亞市2023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三下鄉”集中服務示范活動等,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舉辦主題科普活動2023年科技活動周暨三亞市第十九屆科技活動月之“海陸空”科普活動、“科技興林 你我同行”科普講解大賽等。
三是不斷創新科普教育載體,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林業科普研學活動系列推文,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等。
四是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教育工作隊伍。我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把科普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議程,2023年投入50余萬元,建設自然“生態”課堂230平方米,科普宣傳欄、科普樹種牌等。從工作規劃、人員經費、管理制度、運行能力、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抓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目前,單位職工共89人,其中科技人員43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7人、中級技術職稱11人、初級技術職稱14人;海南省其他高層次人才7人,海南省林業高層次人才7名,海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2名,海南省科技廳專家庫專家6名,三亞市綜合評標庫評標專家14名。組織科普工作人員參加中國林學會舉辦的全國自然教育師培訓,獲得“自然教育師”資質5名,參加中國旅行社協會舉辦的全國研學旅行指導師培訓,獲得“全國研學旅行指導師”9名。通過組織人員參加有關培訓,提高管理運營團隊建設等,構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宣傳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特色工作
(一)強化交流合作,構建“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
三亞市林科院與海南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省內外科研院校及林業、科技、教育、共青團等部門合作建立了“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已成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三亞市科普教育基地”、“三亞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三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計劃工作站”、“共青團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青少年研學基地”、“海南大學農林學院實踐基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海南省林業科技創新聯盟成員單位”、“海南省花卉協會理事單位”等。近幾年來,三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曾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獎”2項、“三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獲中國(三亞)國際熱帶蘭花博覽會、(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花卉博覽會、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等獲得金獎8項、銀獎14項、銅獎12項、其他獎12項;制定海南省地方標準《蝴蝶蘭栽培技術規程》1項;發表科研論文10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科技成果和著作權登記4項。羅金環同志曾獲“全國生態文明個人突出貢獻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洪文君同志曾獲國家林業與草原局“全國第一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廣員”稱號,2023年被聘任為“國家林草鄉土專家”。2023年,陳運雷同志獲得海南省科學與技術廳表彰“海南省第十八屆科技活動月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張孟錦、麥志通獲三亞市科學與技術協會表彰“2023年三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為開展科普教育搭建良好平臺。
(二)創新科普教育載體,把林業科普知識向社會傳播
一是在2023年9月-10月海南省“全國科普日”期間,舉辦了“科技興林 你我同行”科普講解大賽。大賽以“科技興林 你我同行”為主題,大賽旨在呼吁民眾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三亞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注入綠色動力,助力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在大賽初賽投票階段,線上投票專題瀏覽人數超20.1萬人次,累計票數超13.6萬張,決賽圖片直播超7.1萬人次觀看。大賽活動情況被新華網、海南省人民政府網、海南日報、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新聞聯播》、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海南科技、科普海南、海南林業、金羊網、三亞電視臺、荊楚網、齊魯壹點、西安網等多家媒體平臺宣傳報道,多主流媒體平臺滾動宣傳活動情況累計影響力超百萬。
二是開展了“我和春天有個約定”研學科普活動、“蘭緣暢學 擁抱自然”吉陽區少先隊學校結業研學活動、2023年三亞夏日親子季“野趣大自然”童享課堂體驗官研學活動、“鹿城尋跡”戶外科普研學活動——探秘蘭花王國、山野少年、“春天的約定”植樹系列活動、海南熱帶海洋學院2022級生物科學專業見習活動,人大附中三亞中學、三亞市丹州小學、三亞市崖州區南濱中學、三亞南方公學、荔枝溝中學、三亞民族中學、三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三亞市天涯區天涯小學、西南大學三亞中學研學活動等各類研學活動37場,參加人數有4300多人,把林業科普知識向社會廣泛傳播。
三是與三亞市教育局、三亞市科協及有關中小學成功開2022年三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班,向學生普及林業等自然科普知識。
(三)開展林業科技普及推廣服務,助推鄉村振興
我院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理念,依托科技優勢主動面向市場和社會需求開展林業科技服務。結合林草經濟產業發展,通過進村入戶指導、現場教學等方式,傳授中藥材和檳榔等栽植技術以及經濟作物防蟲、防病、增產知識,推廣海南黃花梨、沉香、等林業良種選育技術,分批次培養“林下經濟”鄉村技術骨干,建立一支迎領現代林業發展的職業農民技術隊伍。同時,加大森林資源保護監測力度,協助有關部門及各村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結合“黨建品牌服務、結對共建送理論”的“黨建+科普”活動精神,在三亞市育才生態區、天涯區、崖州區、海棠區、吉陽區開展林長制綜合培訓活動,參加人數290人,助力林農增收、積極拓展鞏固我市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林業科技推廣服務作用,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林業科技力量。
四、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是科普經費投入不足。三亞市林科院為公益性二類事業單位,財政差額撥款,經費來源渠道單一,資金缺口大,因此投入開展科普活動經費有限,開展科普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滯后。二是科普教育師資力量的相對薄弱,造成課程開展的深度和廣度不夠。三是開展科普研學教育活動的方式及內容需進一步拓展。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科普研學教育基地的指導工作,提升科普研學教育工作能力。
下一步,三亞市林科院將依據國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有關要求,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加大科普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教育師資力量人才引進和培訓,拓展課程開展的深度和廣度;豐富開展教育活動的方式及內容,提升單位自身綜合能力。充分利用社會各類自然資源,有序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有效帶動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積極性,進而更積極地參與自然保護,推進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做出積極貢獻。
來源: 三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