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或灌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素有“東方神樹”的美譽。因油茶的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油茶”,經現代科學證實,茶油的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極為相似,而其平均組成則高于橄欖油,素“東方橄欖油”、“保健油”、“長壽油”、“油王”的美譽,也被為“液體黃金”。茶油是中國政府提倡推廣的純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一、油茶豐產栽培技術
(一)選擇良種壯苗
良種是達到豐產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的良種是優良無性系。適合安徽省桐城市的無性系良種是長林系列部分品種(長林4號、18號、40號、53號),每一造林地塊應選擇2個以上品種配置造林。苗木目前使用二年生營養杯嫁接苗造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科學規劃造林
油茶既可房前屋后零星栽植,也可集中建園栽植進行集約化經營。在建園時須進行林地規劃,才能達到適地適樹,充分發揮油茶的優良特性,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1、林地選擇。根據油茶的適生性選擇土壤由砂巖、頁巖、花崗巖等母質發育而成的山地黃棕壤和黃紅壤,土壤質地以壤土、輕壤土和輕粘土為好,土層深厚(土層不能低于40厘米),排水良好,pH值為4.5-6.0、海拔高在500米以下、能建作業道(坡度小于25度)的陽坡山地造林。在安徽省桐城市平原地區新渡、金神、嬉子湖鎮部分地區粘盤黃棕壤地塊不能種植。因油茶不耐水漬,若土壤粘重或土壤50 厘米左右處有不透水粘盤層,常因積水導致油茶爛根而死亡。
2、整地和密度設計。根據造林地坡度的緩陡進行全墾、整土成梯或穴狀整地。全墾適用于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挖機開挖,深度40 厘米左右。水平階梯整地,先自山頂上順坡向下拉一直線,后按行距定點,再以各點沿水平方向環山定出等高點開帶。墾帶由上向下挖出水平階梯,本著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彎順勢、小彎取直的原則,筑成內側低,外緣高的水平階梯,階梯內側挖深度各25-30厘米的竹節溝,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每條墾挖帶下方保留1-2米寬的非墾帶,并將墾帶內挖出的樹根、灌叢散放在非墾帶上,用以攔蓄水土。穴狀整地,在陡坡、石塊較多、水土易于流失或四旁栽植應用,規格為60×60×50 厘米,然后根據坡度、土壤肥力、間種和撫育管理水平等情況設計相應密度,適宜的行距為3.0米,株距為2.5-3.0米,也就是每畝為74-89株。
3、施基肥。用腐熟的廄肥、堆肥和餅肥等有機肥作基肥,每穴施2~10公斤(施肥深度在距地面30-50厘米為宜),與回填表土充分拌勻,然后填滿待稍沉降后栽植。
4、定植。油茶栽植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春季的3月上旬均可。且以春季定植較好。栽植嫁接苗時可使嫁接口與地面平,澆透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并用地膜覆蓋,地膜上再蓋一層薄土(厚度小于2厘米),可以保墑,抑制雜草,地膜規格80×80 厘米。
(三)、油茶幼林科學管理
幼林期是指從定植后到進入盛果前期的階段,油茶嫁接苗一般為6-9年。此時期的管理特點是促使樹冠迅速擴展,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促進樹體養分積累,為進入盛果期打下基礎。
1 .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間(造林當年5月份可不除草,但應將博洛迴、杠板歸除早、除小),第二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松土深度一般以3~5厘米為宜,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除草后的雜草應覆蓋于苗木根部。三伏天不宜松土除草。
2、施肥措施
幼樹期以營養生長為主,施肥則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鉀肥,隨樹齡大小使施肥量從小到多,逐年提高。
定植當年通常可以不施肥,從第二年起,3月份新梢萌動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每株施25-50克的尿素,11月上旬則以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每株5-10公斤,隨著樹體的增長,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遞增。
3、撫育管理措施
油茶怕漬水和干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時應及時灌水。
夏季旱季來臨前中耕除草一次,并將鏟下的草皮覆于樹蔸周圍的地表,冬季結合施肥進行有限的墾覆。林地土壤條件較好的要以綠肥或豆科植物為主進行合理間種,實行以耕代撫,還能增加收入。
油茶幼樹由于抽梢量大,組織幼嫩,易受凍害,可根據枝梢生長情況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氫鉀(KH2PO4)溶液葉面噴施增加新梢木質化程度,有利越冬。
4、樹型培育
造林后第1~2年內,頂芽萌發的春梢,應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當高度達到50-70厘米時截頂,形成主干和主枝。在干高度30-50厘米范圍內,選留3-4個開張角度30-45°且分布均勻的強壯枝作為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數量應根據樹體大小、樹勢強弱、營養空間逐年配備,逐步形成自然開心形和自然圓頭形樹形。
第3~4年,在繼續培養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并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均勻分布。
幼樹前3年需要摘掉花蕾,不讓掛果,維持樹體營養生長,加快樹冠成形。
二、油茶成林科學管理
良種油茶進入盛果期一般為8-10年,經濟收益期限長達50年。在盛果期內,每年結大量的果實,需消耗大量的營養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強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復樹勢,防治病蟲害。
(一)、科學施肥技術
盛果期為了適應樹體營養生長和大量結實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鉀合理配比,一般N:P2 O5:K2O=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總量1-2公斤,有機肥15-20公斤。增施有機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延長化肥肥效,而且還能提高果實含油量。
(二)、科學灌溉技術
油茶大量掛果時也會消耗大量水份,安徽省桐城市一般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毫米,而此時正是果實膨大和油脂轉化時期,欲稱“七月干球,八月干油”。合理增加灌水可增產30%以上。但在春天雨季時又要注意水澇。
(三)、科學修剪技術
油茶修剪多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動前進行。油茶成年樹多只抽發春梢為主,夏秋梢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結果枝的主要來源,要盡量保留,一般只將位置不適當的徒長枝、重疊交叉枝和枯枝、細弱枝、下腳枝、病蟲枝等疏去,盡量保留內膛結果枝,(每次修剪的強度不宜過大;油茶花芽多集中分布在枝梢頂端,故宜疏刪,不宜短截)通過修剪,一是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二是使樹體透光通風,增加結實面積,提高產量。
(四)適時采收
適時收摘茶果,及時處理茶果,才能確保豐產、豐收、優質。安徽省桐城市油茶的果實應該在霜降節氣前后采收. 即在10月25號左右采摘,不能提早采收。
果實形態上為:茶蒲已經發紅或發黃,果蒲微裂,整個林分有3-5%左右果實開裂,打開果殼油茶籽殼變黑發亮;采收要在幾天內集中完成。采收的茶果應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