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市科協的關心和指導下,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作用,科普場館建設和科普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現將相關工作匯報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堅持場館免費開放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2009年5月1日開館并免費開放,致力于建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科普平臺,為宣傳運河文化、普及運河知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積極作用。2023年度,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繼續做好科普場館免費開放每周周二至周日正常開放,周一逢法定節假日仍正常開放,全年免費開放時間為320天,接待中外觀眾60余萬人次。

(二)積極助力“雙減”工作

2023年度,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積極開展運河文化展覽和宣講近校園活動,同時依托場館開展研學活動,與各大中小學、旅行社、研學服務機構等開放廣泛合作,讓博物館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發揮科普教育基地助力“雙減”工作的作用。

(三)主題日舉辦科普活動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宣傳節點,根據節日的情況,針對性的開展科普宣傳。

(四)加大媒體宣傳推廣

一是積極向省、市級媒體宣傳推廣博物館的各項信息,其中省級媒體49篇,市級媒體67篇。二是更新、維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2023年新增關注7萬余人,總關注量為104114人,年度發送公眾號123篇,點擊量為91723。

(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暑假期間完成了對25名小學生的講解培訓和考核工作。現有穩定的志愿服務隊伍每周末開展參觀咨詢、展廳維護、服務臺值班等工作。

(六)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為市直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能夠保障開展經常性科普活動所需的經費;2023年財政投入運行經費為520萬元。除保安保潔外,現有工作人員29人,其中,專職科普工作人員26人,全部為本科及以上學歷。

二、特色工作

(一)科普場館全面改造提升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改造提升項目順利完成。項目完成后,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基本陳列煥然一新,配套設施更趨完善,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場館整體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2023年春節試運營,5月21日正式開展,現已成為弘揚運河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深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改造提升后的博物館基本陳列為“大運風華”基本陳列,由“歷史變遷”“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鎮經濟”“運河風情”“現當代運河”六部分組成,一層二層為序廳、臨時展廳和功能區,三層四層為固定展陳區、體驗區,共展出文物400余件。展覽以交互式的手段將精品文物、數字科技、微縮景觀和大型藝術場景有效融合,全方位、跨時空、立體化講述和展示了大運河的歷史變遷、水工科技、人文風情等,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沉浸式觀展體驗。

“大運風華”基本陳列榮獲多項榮譽: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創意大獎——2023年度繆斯國際創意大獎中,獲1鉑金2銀三項大獎,《大運風華元代古船裝置藝術》榮獲最高獎項鉑金獎,數字國畫《東昌盛景圖》和《飛閱大運河》榮獲銀獎;《飛閱大運河》榮獲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省文旅廳、省廣播電視局、省體育局五部門公布的“2023年度山東省虛擬現實先鋒應用案例”;基本陳列入圍國家文物局、中央文明辦、中央網信辦開展的2023年度全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項目征集推介項目。

(二)臨時科普展覽豐富多彩

聯合省內文博場館舉辦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歷代黃河輿圖展”,“漢畫像石上的孔子與魯禮文化拓片展”,“千年窯火 生生不息——邯鄲市博物館館藏磁州窯瓷器展”,“多彩阿拉善——民俗文物展”,“奇石妙章--濟南市博物館藏印章珍品展”5個臨展與機關、教育機構合作了“河和之契”中國大運河、黃河書畫名家創作大展,“新時代中原名瓷精品黃河流域巡展——瓷韻九曲”展覽,“節能降碳,綠色同行”主題作品展,“敬畏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4個臨展;“蟲”林法則昆蟲主題科普展,1個收費展覽;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巡展“誠信在茲——契約文化展”先后走進濱州市博物館、濟南市歷城區博物館、德州市博物館。

(三)講解業務能力不斷增強

一是人員水平不斷提高。8名講解員能夠完成博物館改造提升后“大運風華”基本陳列的日常講解工作;在聊城市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大賽中,一人榮獲專業組“金牌講解員”稱號,兩人榮獲志愿組“金牌志愿講解員”稱號;一人代表聊城市參加了“晉冀豫魯四省革命文物故事講解大賽”并榮獲優秀獎。二是講解工作穩中向好。完成講解1300余場,其中免費公益講解300余場,配合市文旅局、市電視臺等相關部門完成線上直播講解4次;對展覽的講解詞完成了系統整理和修訂,編寫完成語音導覽設備導播詞。

三、問題不足

一是場館科普服務水平與群眾的科學需求有差距,存在科普工作人員不足、服務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二是與先進科普場館相比,在原創科普展覽舉辦等科普活動開展方面,在數量與質量上均存在明顯短板。

四、工作建議

一是建議加強同類型科普基地的交流、學習,在科協指導下建立科普基地幫扶機制。二是組建一定范圍內的科普基地聯盟,共同打造具有知名度的科普工作品牌,提高全社會對科普工作的重視。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2023年12月14日

來源: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