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放下手頭的工作,回顧這匆匆一年,我們不禁會發出感慨,這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時間種種惆悵涌上心頭,文藝的你可能還會同時附上兩個成語表達心情,光陰似箭,白駒過隙啊,轉而開始感嘆人生,感慨生活,或許你不知道,其實面對時間的流逝,古人也和我們一樣惆悵,一樣感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你聽,孔老夫子發出了第一個感慨,時光易逝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每個讀書人的終極追求,可是他屢次進言獻策,都未被采納,黃昏時分,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極目遠眺,看著這廣袤的大地,想著日益年邁的自己,壯志何酬?孤獨悲涼洶涌而來,思緒萬千,眼淚不自覺流了下來,千古感慨噴涌而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的偉大毋庸置疑,也許要灑脫,夠不羈,這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詩仙太白的形象,但放蕩不羈的外表未必不是假象,此時此刻,好友相聚,推杯換盞喜不自勝,此情此景,感慨良多,喝下這口酒,苦澀如淚水,心緒借著詩興揮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與爾同銷萬古愁”吟罷,醉意中,李白仿佛又聽到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哎...“與爾同銷萬古愁”。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泵糠昙压?、聚會,我們對時間的感受會更直觀,值此我們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朋友,古人也一樣。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舉杯望月,心頭想起自己的弟弟蘇轍,他現在不在自己身邊,這又是一年中秋,時光啊,你慢點,但愿你我兄弟二人健健康康,年年長久,何時再相逢,把酒言歡?,F在我們很多人中秋節都會吟誦這首詞,可見古今感情是相通的。

后來蘇軾和朋友外出游玩,面對著赤壁古跡,朋友有感而發,“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币环锌屧趫龅娜瞬唤瘡闹衼恚詈笤谔K軾的疏解開導下,大家才慢慢釋懷,但朋友也許不知道,面對這“三國周郎赤壁”,蘇軾也發出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感慨,人生短暫,宇宙無窮,詞人難免觸景生情。

無獨有偶,明朝大才子楊慎因得罪明世宗朱厚熜,被發配云南充軍,他帶著枷鎖路過湖北江陵,看到一個漁夫和樵夫在江邊煮魚喝酒,兩人談笑風生,看著眼前這一幕,他頓生感慨,于是請軍士找來紙筆,一揮而就,寫下了自己對時光的感悟...

故事仍在繼續,也許文人對時光的感慨之情總是相通的,后來清初文學家毛宗崗讀到了楊慎的這首詞,如獲至寶,便把它放在了《三國演義》的開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這一句,煮酒論英雄的曹操,勇武忠義的關二爺,鞠躬盡瘁的諸葛丞相...這一個個鮮活的面孔躍然紙上,自己仿佛置身三足鼎立,群雄并起的三國時代,可終究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留下更多的,只有嘆息和感慨,而今翻開《三國演義》的你,會不會也沉浸在思考中。

看到這,或許大家也發現,古人和我們都在感慨時光的流逝,不論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還是青春易逝,年老將至,這些感慨都和時間的流逝有關,那我們不經會問,時光可以倒流嗎?或者不到流也可以,至少讓它走得慢一些,你還別說,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完全可以的。

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時間是絕對的,但后來的研究表明,時間并不是完全一成不變的,它其實是最能夠被改變和調整的一個概念,這是天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布的狹義相對論中提出的一個觀點。也是在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五篇劃時代的物理學論文,顛覆了整個科學界,因而這一年也被稱作“愛因斯坦奇跡年”。

愛因斯坦發現:在不同的運行速度下,時間的運轉會發生變化。舉個例子,假設我現在是靜止不動的,而你騎著自行車快速前進,那么你的時間會比我的時間走得慢。對于在自行車上的人(處于運動狀態的人)來說,時間會變慢,我們通常稱這種物理現象為“時間膨脹”。那為什么我們平時沒有察覺這個現象呢?那是因為這是“相對論效應”之一,相對論提出這種現象只有在以“相對論速度”運行的時候才能被人感知,而“相對論速度”也就是以光速前進,約等于3乘10的8次方米每秒,這就是對相對論中時間的直觀理解。

根據狹義相對論,有個著名的雙胞胎效應,說的是兩個同歲的雙胞胎,弟弟留在地球,哥哥乘坐宇宙飛船做星際旅行,當哥哥做太空長途旅行回家時,這對雙胞胎會驚訝地發現:在啟程時,他們還是差不多一樣的年齡,而現在,留在地球的弟弟已經比他的哥哥老了4歲。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0年,而在飛船上只過去了6年,這涉及另外一個“相對論效應”——空間收縮效應。正如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而在狹義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根據這個理論,宇航員的飛行距離會比理論上的距離短,但以目前的科技,我們沒法實現星際旅行,有什么方法可以直觀證明時間變慢了嗎?還真有。

雖然目前以光速實現星際旅行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早在1971年,物理學家喬·哈菲爾與理查德·基廷已經用實驗證明了相對論。他們將一個高度精確的銫原子鐘(銫是非常珍貴的稀有元素)放在飛機上,讓飛機沿直線先向東、后向西飛行,同時把另外一個一模一樣的鐘留在美國華盛頓的海軍氣象天文臺做對照。經過實驗,他們發現同狹義相對論中的預測一致,兩個時鐘確實走得不一樣,飛機上的時鐘比地球上的要慢。盡管差距極小,只有幾納秒的差異,但高度精確的銫原子鐘能夠顯示出這種差距。

我們大概可以這么解釋這種神秘的現象:當渺子以趨近光速的速度飛行時,這些微粒的時間走得比靜止在地面上渺子的時間要慢得多。運動速度越快,時間過得越慢,直到達到極限光速。

隨后愛因斯坦繼續完善相對論理論,并于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把宇宙中的引力場解釋為時空局域的幾何性質表現。這個理論涉及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的未來以及黑洞。這個理論表明:除了一個處于高速運動狀態的時鐘會走得更慢,一個更強的引力場也會讓時間變得更慢。舉個例子,一座100層的摩天大廈,地下室中的時鐘會比在頂樓的時鐘走得慢,因為引力場的強度會隨著到地心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即重力場作用越強,時間過得越慢,所以在地下室里面時間過得會比在頂樓更慢。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之所以無法感受到這種變化是因為引力場的差異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你能身臨類似電影《星際穿越》中的場景,那你就會明顯感受到這種現象。

在《星際穿越》電影里有這樣一個情節,有一隊宇航員需要離開飛船,降落在“米勒”星球。這個星球位于一個叫“卡岡圖雅”的超大質量黑洞中,這里的引力場極強。同時,有一個宇航員留在了飛船上站崗。對于離開飛船的那些宇航員來說,只過了一小會兒,沒做多少事,但是當他們回到飛船上時,他們發現站崗的伙伴已經變成一位老人了,這是因為米勒星球強大的引力讓時間變得很慢,在米勒星球的1小時等于在飛船上的7年,由此看來,我們熟知的神話故事設定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個也完全有可能。

同樣的,和剛剛驗證速度對時間的改變一樣,借助高度精確的銫原子鐘,在地球上,人們也證實了這個效應,實驗者把銫原子鐘放在不同的高度上,果然探測到這些相同的時鐘之間也產生了幾納秒的差異,正如廣義相對論中所預測的一樣,所以,請記住,如果你不想那么快地衰老,請一定要住在低樓層,雖然,這個效應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計,同樣也要記得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將時間視作時空網絡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時間不是獨立于一切運轉的,時間也會被各種事件影響而改變,時間是可變、流動的,和牛頓物理定律中的時間完全不同。

看到這,你是否想起很多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但時間還有一個重要特性,這和空間特征完全不同,在空間中,我們可以隨意運動,上下左右前后,但在時間中,我們只能永遠向前,未來的時間和現在的時間是完全不同的,是永遠未知的。

我們或許都有同樣的感受,當我們回憶童年時,我們會覺得小時候的一小時特別久,仿佛有一年那么長,而一年就好像一輩子,小時候覺得時間好像不會流逝,我們盼望著下課,盼望著放學,而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覺得時間好像越過越快,根本抓不住時光的尾巴,只能感嘆。對此,心理學家們的看法是: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對我們而言都是新鮮的,在這種環境中會感覺時間過得很慢。所以,如果你想要減緩時間的流逝,可以去嘗試更多的新鮮事物,這樣,你感受到的時間會變得慢一些,同時這也是同日復一日的無聊生活的抗爭。

最后,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我想說的是,現在星際旅行道阻且長,對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而言,唯有運動和收獲不可辜負,2023終將過去,在新的一年去運動,去獲得,去探索未知,也許,這就是讓時間變慢的可行性方法,簡言之,保持運動,保持好奇。

來源: 伴讀小書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