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選擇了一片空地。準備建設自己的家園。水無疑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里少了水可不行,這片空地旁有條河,小張看中這里也正因如此。但令小張苦悶的是,每次用水的時候都需要自己去挑,偶爾還好,隨著需求的增加,這樣的方式明顯越來越累。有人說這好辦,雇個人專門負責唄,但雇人也得用錢不是。于是小張去河邊看了看,正好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可以安裝水管,這樣每次當他需要用水時,打開水龍頭就可以了。大家想一想,從需要用水到打開水龍頭,一般不需要什么其他的操作,一條線下來就可以了,所以這種方式也被稱為開環控制

水的來源解決了,接水時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無論大小,只要是容器,它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接水時,小張需要在旁邊隨時觀察著水位情況,一來二去每天有很多的時間花費在這個方面,處理這個問題的一種思路是引入定時器,通過生活經驗可以知道接滿一個具體的容器大概需要多長時間,然后設定定時器,到點自動關,這是另一種開環控制。

有同學可能要問,其他的我都知道,為啥不叫直線控制,叫什么開環控制,引入“環”這個字做什么?我們接著看,設定定時器這個思路很有用,但對于不同容器情況,這種思路不怎么適用,每換一個容器得重新設置一下定時器,這比較麻煩,我們研究控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能省事就省事,得抽出時間去做其他更要緊的事情。

于是小張分析了接水過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測水位然后把信號再送回人,人再去關閉水龍頭,流程上形成了一個環,把這個過程畫成圖后,可以畫出一個圓圈,所以被形象的稱為閉環控制。而“測水位把信號送回人”這個部分如果去掉,我們就又回到了上邊的定時器場景,所以為了展現區別,使用了開環控制來描述。

這樣,小張獲得了一個可以控制水位的系統,別的不說,接水時省了很多事情,水龍頭一扭,需要時直接拿走,不用擔心其他問題。等的這段時間就可以做其他事情了。引入的這個部分叢直觀上講比較簡單,似乎是理所應當的東西,但如果我們抽象一下,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部分的功能,我們就可以想到反饋這個詞,這個問題的解決“反饋”做了很大貢獻。既然效果這么好,我們接下來處理問題時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了。

過了不久,又有了一個需求:水雖然有了但是涼的,能不能接點熱水?這樣喝水時比較方便,這個簡單,在水管上開了一個分支,加入了一個加熱器(比如鍋爐),剩下的都相同,這樣出來的就是熱水了。在安裝完成后,小張接了一杯,但剛拿起來差點就掉在地上,因為溫度實在太高,于是一個更加高級的需求產生:能不能直接出溫水?這樣也不需要在旁邊再晾一會兒,還能防止燙傷。

拿到這個需求時,小張梳理了一下,溫水?好辦,設計兩個管子,一邊加冷水,一邊加熱水,隨時檢測溫度,溫度高了加冷水,溫度低了加熱水。這樣不就行了。這種簡單閉環的設計思路被稱為開關控制,很快搞了出來投入使用。

但有些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小張使用時發現,這個開關控制的思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這種設計理論上很好,實際中,尤其是到溫度線那里時,溫度差一點,熱水開關打開,溫度上升很快超過了界限,然后冷水開關打開,溫度又迅速下降低于界限,如果把溫度曲線繪制出來,可以觀察到反復震蕩的圖像。等到溫度差不多了。估計出來的水都能裝滿一個池塘了。

有一個很直接的道理:既然想自動,首先得明白怎么手動。所以為了摸清楚里面的機理,小張決定拿上溫度計,自己手動去調節,看看怎么得到溫水。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后,特別是燙了不少次手、浪費了不少水后,小張總結了里面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比如在溫度比較低時,把熱水開關開大,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關小熱水開關,以控制溫度上升速度,如果溫度超過期望值,則逐漸打開冷水開關。簡單來說,需要關注的量,就是溫度的差值和溫度的變化速度。

那么,溫度的變化怎么衡量呢,高中數學告訴我們,求導,導數就是用來衡量變化的,沒有接觸過導數的同學也不用著急,只要記住他是一個衡量變化的量就可以。至于累計的變化量則用積分表示,這里的積分并不是我們常說的游戲里的積分,它是一種求累計的工具,摸清楚這個機理之后,小張在原有的反饋機制里,用電路等形式加入了求導和積分環節,模仿自己手動操作,用來處理變化速率問題。如果大家之前接觸過控制,問問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什么方法最常用,大部分人都會說PID,聽上去很高大上是不是,其實我們這段說的就是至今仍然在廣泛運用的PID控制算法。

到這里,小張獲得了一個可以隨時接溫水的機器,暫時沒有了其他問題,裝修完新家后,邀請了一些朋友來家里玩,順帶給大家介紹介紹自己的心血。其中有位朋友叫小王,是數學系的,對這套溫水器感覺非常好奇,仔細聽過小張的經驗介紹后,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怎么能夠確定,經過你這個調節方案,能夠達到你所期望的值呢?**小張一時難以回答,因為他在實踐中確實也發現,一些調試方案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王感覺到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回到學校后,和同事討論了起來,他們首先畫了整體的圖,然后找了幾組變量,列出了再熟悉不過的方程,因為包含求導和積分環節,被稱為微分方程,然后就開始解,解完又求了各種參數,還探討了幾種新解答。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普通方程有時都很難解,更不用說微分方程了,而要是想解決上邊這個問題,還真得知道解的情況,此時有人提出,哎,咱們可以只盯著輸入輸出啊,說白了就是把溫水器看成一個整體,只關心輸入多少與輸出多少的比值,里面的機理暫時不用描述太多,又有人提出,我記得拉普拉斯他老人家好像提過一個變換,可以簡化微分方程,然后一頓操作,得出了一個輸出與輸入的比值函數,它反映了這個系統的基本性質,至于叫法不同,有的叫傳遞函數,有的叫系統函數。

拿到這個函數,要分析它什么性質成為一個問題,小王看了看現場需要,發現現場總是需要經過控制達到一個輸出穩定的狀態,比如輸出恒溫的水,輸出穩定的電流,保持一定的水位,而這種狀態,轉化成數學,就是當時間趨于無窮時函數是否有一個固定值,如果有,就可以說這個函數是穩定的。

問題清楚了,剩下的就是求解,根據前面的說法,前面的傳遞函數是輸出輸入之比,大家想到比值會想到什么呢,分母不能為零。那么這個使分母為零的點就是一個需要關注的點。

這里為了方便下面結論的理解,我們稍微偏下題,1*1=1,2*2=4,3*3=9,那么誰乘以誰等于-1呢?這個問題曾經給數學帶來的沖擊不小,最后大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引入了一種新的數,規定i*i=-1,稱為虛數,并放在了我們熟悉的數后邊,舉一個例子,比如2,用這種新表述就是2+0*i。如果我們把以前熟悉的數放在一條線上,而把i放在另外一條線上,讓這兩條線成90度,那么我們就獲得了熟悉的坐標系。而那些前邊數字為負數、后邊i的系數無所謂的點,則全部在坐標系I軸的左側。

我們回到主題,有了“使分母為零的點”這個可能的方向,小王很快發現,對于傳遞函數來說,當使分母為零的點在坐標系i軸的左側時,它是穩定的。由這個現象出發,通過數學推導,利用方程的系數上總結了幾條結論,用來判斷系統的穩定性,這就是著名的勞斯穩定判據。

小王帶著這個判據回去找到了小張,與他一同進行了多次實驗,細致分析了溫度曲線,陸陸續續規定了一些指標,比如:

上升時間(從零時刻到首次達到穩態值的時間)、

調節時間(從零開始到進入穩態值的95%--105%(或98%--102%)誤差帶時所需要的時間)

超調量(過渡過程的最大偏差)等;

做完這些之后,小張對于自己的系統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尤其是提出的指標體系更加細化,感覺到了數學幫助人思考的重要作用,但他又向小王提問了一個自己之前遇到的問題:在一些設計方案中,輸出的水溫比較穩定,這很好,但是用溫度計一測,和期望值有點差距,比方說需要39度的水,可能輸出的一直就是20度的水,這讓小張感到很困惑。

小王感覺到這里面一定有秘密,于是他們又開始實驗和理論分析,通過分析,他發現,這是一個系統性質。稱為穩態誤差,而對于如何求解,小王想起來數學上一個專門處理這類問題的工具:**終值定理。**終值二字,正是我們所要解決的前面剛提到的:“當時間趨于無窮時函數是否有一個固定值”。

到這里,似乎理論已經齊備了。但真的齊備了嗎?

(未完待續)

來源: 系統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