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開放天數、接待觀眾量等基本情況。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藏西旱地農業科普示范基地作為開展藏西干旱地區科技成果展示、科普培訓、科技宣傳推廣等相關工作的全國科普基地。為保證科普基地的功能發揮,本年度持續開放。但因農業類科普基地與作物的生長周期息息相關,在青稞、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生長期內,參觀、學習人員較多,其他時間較少,基地全年開放天數240天,共接待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鄉鎮分管農業干部、農牧民群眾1550人次。重點開展了青稞、飼草高產技術栽培、溫室瓜果蔬菜種植、肉羊養殖、高原魚類養殖等科普活動。

溫室大棚葡萄種植技術培訓

(二)本年度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科普活動進校園、服務學生人次等情況。

我基地一人被聘為日喀則市拉孜縣柳鄉中心小學科技輔導員。本年度進校園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1次。9月5日,在日喀則市拉孜縣柳鄉中心小學開展科普活動,現場為學生講解冷季蔬菜種類的選擇,辣椒、小白菜等的種植要點,并為學校免費提供蔬菜種子。

(三)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以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基地承擔科研項目培訓為契機,開展科普宣傳活動3場,其中一場被拉孜縣媒體進行了報道。

(四)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共科普服務信息等情況。

基地充分發揮旱地農業方面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優勢,為旱地農業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年度尚未通過網絡媒體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計劃申請微信公眾號一個,以持續發布公共科普服務信息。

(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情況。

基地結合正在執行的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專項項目,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扎西宗鄉旁吉村示范推廣旱區飼草玉米120畝,包含優質飼草玉米品種示范、飼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示范、玉米起壟覆膜機械播種示范;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孜縣農業科技園示范種植旱區溫室大棚76個,面積約15000 m2,包含葡萄、西瓜、西紅柿、黃瓜、辣椒等瓜果品種。為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免費發放青稞優良品種“隆子黑青稞”2000斤。

藏西干旱地區飼草玉米栽培科普培訓

1月8日,在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那塘村進行了實用技能專題培訓,發放《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和《秸稈簡易堆肥技術》培訓教材180冊,贈送蔬菜種子64袋、高原系列生物有機肥2噸,水溶肥、保根藥劑等90余袋。

向日喀則市邊境地區農牧民發放實用技術科普圖冊

(六)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2023年度基地無專項科普經費,2023年度科普基地運行管理運營人員共11人。本年度基地從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申報獲批《藏西旱地農業科技小院建設》一個,項目經費20萬元;與西藏自治區植保學會聯合申報獲批《西藏旱作農業與昆蟲科普展覽館建設》一個,項目經費18萬元。

二、特色工作

基地以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院屬各研究所、處室及學會為載體,充分發揮科研、人才優勢,以“立足拉孜、面向西部”大力做好科普教育培訓工作為理念,集中進行成果示范展示、科普培訓、宣傳推廣相關工作。基地精心設計旱作農業、特色園藝、肉羊養殖、高原魚類養殖等各個環節,力求綜合性、全方位展示農業科技成果。日喀則市拉孜縣科學技術局和農業農村局已連續兩年組織拉孜縣各鄉鎮負責人、農牧技術推廣人員、基層農牧民代表在基地舉辦“拉孜縣科技特派員服務能力提升培訓班”,2023年參培人員65人。

日喀則市拉孜縣科技特派員服務能力提升班在科普基地學習

三、問題不足

(一)基地培訓室、展覽館尚未建成,無室內培訓場所;

(二)科普知識內容涉及學科多、綜合性強,科普人才隊伍還需完善;

(三)科普基地宣傳力度不夠,影響力有限。

四、工作建議

(一)目前基地經費由西藏自治區科協支持,希望能夠設立長期性專項運行經費,以滿足常規性的科普工作開支。

(二)組織針對科普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來源: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藏西旱地農業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