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落實推動《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深入實施,在各級科協的關心指導下,立足科普教育工作本質,充分發揮科普教育陣地作用,為推動旱地小麥育種研究及自育品種的推廣和公眾科學素養的提升做出了積極努力和創新探索。現將2023年度科普工作績效自評報告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開放天數、接待觀眾量等基本情況。
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是一所特色鮮明、旱地品種齊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功能突出的陣地,是陜西渭北旱塬頗具專業特色的農業場所和對外品牌,在面向大、中、小學生開展專業教學、面向廣大農戶推廣自育小麥品種、科普農業生產中作物栽培知識發揮積極作用。
2023年,該基地免費對外開放,根據該基地特點,全年保證180天的全天候開放服務。接待科研團體50余個,接待考察參觀者1200人以上、其中未成年人數達到478人次,接待本縣來訪者605人次,境外來訪60人次。培訓農民技術員1000人, 在科技之春、科技周、科技者工作日等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3余場次;開展研學活動進校園18場次;組織線上、線下培訓30余場次;開展網絡新媒體平臺科普宣傳活動。
(二)本年度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中小學研學活動走進科普教育基地。
該基地組織“學生研學教育進基地”活動,分別邀請長武縣實驗小學、長武縣洪家中學、長武縣洪家小學等10余所中小學部分學生走進該基地的試驗地,在小麥生長的不同時期,用自己的雙手體驗農業科學的魅力。本年度精心準備了《初露頭角,展現生命的力量》、《低頭的是麥子,昂頭的是秕子》、《人生如芒種,有種才有收》等研學經典課程,讓學生們從了解小麥這個作物開始,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科技后備人才。科技創新理念從小就要根植在孩子心中,讓他們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本年度共開展了科普研學教育活動18場次,惠及學生478人次。該活動以實現素質教育為目標,在“雙減”背景下開展科學“加法”,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助力“雙減”工作的作用,不斷增強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三)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活動
5月20-31日期間,為便于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科普活動,在長武縣人民廣場組織了一次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科普活動,活動中,由我基地的科普老師為此次活動中的中小學生、農民進行了精彩的科普講解和科學實驗,此次活動惠及了長武縣的中小學生及群眾約200余人。
2、全國科普日活動
6月,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期間,來自歐洲五國的60多名專家,走進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進行了一次實地現場交流,詳細了解了以我縣為代表的陜西渭北旱塬區域,作物長勢、水土保持、土壤利用等方面的情況,同時,也達成合作意向。
(四)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共科普服務信息等情況。
1、主流媒體資源。該基地目前已經開通的網絡媒體包括:微信公眾號(長武育種)、微信視頻號(長武育種)。在長武農業、長武科協等官方平臺推送基地動態,科普文章等類別文章,做到了內容新穎,科普性強、更新及時。
2、社會媒體報道本基地新聞。陜西日報、咸陽日報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播放、報道“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芒種過 麥飄香 糧食豐收有保障”等我基地相關新聞12條。
(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情況。
2023年度先后開展了“小小講解員”、“禁火宣傳”等5余場志愿服務活動,參與志愿服務人員120余人次。
(六)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工作經費支出,科普工作人員的人工成本主要由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承擔,科普項目工作經費由長武縣科協及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共同承擔。
“全國科普日”科普項目工作經費共支出約5萬元,一次科普日當天活動,五次科普公益講座(經費包含:印刷費、專家講座費、科普展版印刷費、場地費、老師勞務費、科普實驗材料、科普書籍費等其他費用)。
二、特色工作
(一)、以先進人物為榜樣,黨建引領科普工作扎實推進
該基地依托梁增基事跡展覽館對外開展“黨建引領科普”知識教育,接待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結合“科技之春”、“職業農民培訓”、“科技特派員”等活動,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并為群眾提供、推廣小麥良種,切實提高了我縣農民科學種植小麥技術。暑期面向青少年開展“農業科普教育”活動,向大、中、小學生講解農業科技知識,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間接承擔著培養碩士、博士生的任務。
(二)、科研工作
堅持做好科普的基礎是要做好本職育種的科研任務,我們主要以旱地小麥新品種選育為主,2023年承擔旱作多抗、強筋、高產、廣適小麥新品種選育和高產多抗優質旱地專用型小麥新品種選育2個省、市級科技創新項目。
三、問題不足
(一)、科普作品創新能力不夠。2023年,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的各類網絡媒體平臺的閱讀量不高,平均閱讀量約在100左右,需要在創作內容上進行修改,提高創作內容的吸引力,使創作內容更貼合普通群眾及學生,使創作內容
的閱讀量更上一層樓。
(二)、科普工作人員培訓不充分。由于科普工作經費有限且日常工作量較大,科普工作人員對外交流學習工作開展較少,以內部業務培訓為主。
四、工作建議
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位于于咸陽市長武縣內,存在科普資源少、群眾科普素質較差和前往各地開展科普活動較困難等客觀問題。我們未來的方向應該是,適應網絡化和智能化趨勢,創新科普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開展連續性的科普活動,不斷豐富科普作品的形態和傳播渠道,讓公眾在深度體驗和互動過程中不斷提高科學素養。所以希望能夠加強與主流媒體、其他部門的合作深度,多元化的合作將每個活動的影響力無限擴大。
來源: 長武育種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