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做好志愿服務和科普宣傳工作,領悟自然科學魅力,中國生態學學會與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經過精心策劃和籌備,于2023年11月5日在學院標本室舉辦科普能力提升項目“綠水青山,美麗中國”生態科普系列活動之“遍觀蟲魚鳥獸,普識自然百態”,并全程在中國生態學學會B站直播間跟進直播展示,開啟了四場妙趣橫生的參觀學習之旅。

活動開始前,講解員首先為大家介紹了標本室的發展歷程及標本收藏情況,該室始建于1986年,室內藏有1200余號昆蟲標本,300余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獸類和鳥類標本,這些標本薈萃古今,保羅萬象: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長相奇特的羚牛、羽毛華麗的紅腹錦雞、猛禽之王金雕、高原精靈羚羊等,涵蓋了動物界各大類群。

講解員從標本的形態結構、功能特征,生活習性等各個角度,深入淺出的為同學們講解了各種動物的區別以及生物進化的發展歷程。此外,講解員還科普了生態保護的相關知識,詳細分析了一些瀕危動物的成因和現狀,呼吁同學們樹立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

本次科普系列活動,旨在帶領同學們探索動物世界的奧秘,領悟生命自然之美,提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的同時,幫助所處陜北生態系統脆弱區域的生態系統恢復工作的開展以及提高公民的生態保護意愿。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鼓勵大家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做出貢獻。



來源: 中國生態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