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赤道,我們來到了位于南緯8°的巴厘島。雖然印度尼西亞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不過巴厘島信奉的卻是印度教,這里是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80%的人信奉印度教。因此在巴厘島充滿了各種神廟,街道上、商店門口,每家每戶都有家廟,各種廟隨處可見,城有城廟,村有村廟,規模有大有小。
圖1 學校附近的一個稍大一點的廟
我們搭車從飛機場來到貝杜魯村中的YayasanWidya Guna學校,感覺一路上車道都很窄,這邊的車輛是靠左行駛的,因此有些時候還會有點不適應,路上有很多摩托車在車流中穿梭,直到進了村子車流才小了下來。
Yayasan WidyaGuna學校感覺是修在了一條路的盡頭,在兩棟院墻之間的一條向下的小路盡頭。巴厘島上多為山地,地勢起伏,進了校門之后,還需要再往下走,因此站在學校門口的時候,只能隱隱約約看到學校里面的建筑。
圖2 在巴厘島學校門口
在巴厘島,廟宇的出入口像是將一個山形的建筑物劈來一般,這種門稱為坎迪班塔(Candi Bentar),傳說中天神將阻擋去路的大山劈成了兩半,被劈開的山向左右兩邊讓出道路,而不好的東西是無法通過這道門的。學校的大門也是這種樣式,在大門的一側還懸掛了一個寫著“Yayasan Widya Guna”的牌子。據說Yayasan Widya Guna的意思是“收獲知識的地方”。
圖3 被稱為坎迪班塔的廟宇的出入口
進路校門之后是一小片空曠的場地,尺寸比半個籃球場稍大一些,場邊邊上還有一個籃球架。然后,再往前又有一道門,這道門后面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教室和辦公室了,不過每個建筑都不大,而且越往前走地勢越低。
在這一片“房屋”區,緊挨著第二道門的左手邊是一個只有屋頂的“教室”,這個教室通常用來做一些小的活動以及一些需要借助屋頂的橫梁才能完成的運動項目,有時還有一些舞蹈和音樂課,這些課通常都特別歡樂。因為沒有所謂對錯的標準,主打就是一個開心。
圖4 一個只有屋頂的“教室”
這間教室的對面就是辦公室,這間辦公室里還有一個小的圖書館。辦公室外墻的顏色是藍色的,上面有很多圓形的“星球”,在這些“星球”當中寫著一句話——“All difference,respect difference until differences are no longerdifferent”(尊重差異,直到差異不再不同)。之所以寫這句話,是因為這所學校有很多特殊兒童,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會接著介紹。
圖5 辦公室的墻上寫的內容
來源: 中國電子學會燭光義教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