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是人們對海產龜類的習慣性稱謂。它屬爬行綱,龜鱉目,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海龜全身都是寶,龜肉、龜蛋皆可食用,龜油則是制造肥皂和化妝品的上等原料,同時龜油、龜血、龜掌等都可入藥。
海龜的繁殖過程很有意思,每到繁殖季節,海龜就會選擇合適的沙灘作為產卵場,趁著夜色挖坑產卵。它們每隔4至10秒鐘產一次,每次產2至4粒乒乓球大小的白色軟皮卵。龜卵的孵化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40天至70天左右。海龜身上最讓人驚奇的就是孵化時的“性別”之謎,因為決定小海龜胚胎性別發育的居然是溫度。曾有新聞報道稱,近年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北部生活的幼年綠海龜99%為雌性。研究團隊調查了大堡礁北部生活的300多只綠海龜。按照甲殼曲線長度,處于65cm至86cm范圍內以及未滿65cm的幼年綠海龜中,99%為雌性。而在溫度較低的區域,這一比例是65%至69%。還有研究顯示,當綠海龜孵卵的沙灘溫度超過29.3℃時,雌性海龜寶寶將增多。這一嚴重的性別失衡被認為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這樣的結論讓人吃驚。
海龜胚胎性別發育居然受溫度影響。這一結論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認知。要知道,在大部分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中,其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雄性動物帶有X和Y兩種染色體,雌性是兩條Y染色體。但海龜卻沒有遵循這樣的遺傳學規律,它的體內可能存在著一個不同于染色體的系統,支配著海龜的性別選擇。因此,它的性別不是由遺傳來決定,而是由受精卵發育過程中,保存受精卵的溫度所決定的。
之后,科學家也通過研究,證明了海龜的后代性別與埋藏在巢穴中的受精卵受到太陽光照的程度有關。結論顯示,如果將龜卵放置在20℃至27℃溫度下孵化,出生的小龜往往是雄性;如果放置在30℃至35℃溫度下,出生的小龜則以雌性為多。因此這樣的現象也被認為是環境因子影響下的結果。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