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漸起,氣溫如跳水般下降,轉眼又是一年冬天到來,你的血壓還好嗎?近來腎友們頻頻抱怨”氣溫步步走低,血壓節節攀高,血壓難調,煩惱煩惱”。

秋冬血壓波動原因

1.氣溫變化

人的血壓變化趨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表現為“秋冬高,春夏低”,主要原因是氣溫變化。秋冬氣溫下降,人體受到低溫刺激,皮膚和內臟小血管紛紛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時交感神經興奮,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壓升高。研究發現,外界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0.26 mmHg,室內溫度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0.38 mmHg,因此,與炎熱夏季相比,冬季收縮壓的升高可達到平均8-10mmHg。

2.日照時間縮短,維生素D減少

冬季日照時間縮短,紫外線強度減低,人體合成維生素D減少,可能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導致血壓上升,冬季維生素D減少也能造成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血管平滑肌生長從而增強血管收縮性,引起血壓增高。

3.生活習慣改變

我國傳統講究“秋收冬藏”,寒冷天氣下人們更容易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減少戶外活動時間,活動量減少、體重的改變也將導致血壓升高。

血壓波動如何調整

研究表明,血壓季節性變化與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及死亡明顯相關,對腎臟病人來說,血壓波動較大也將加快腎臟疾病的進展,因此,對于這類血壓波動,腎病患者不能視而不見。

1.保持健康生活

低鹽飲食,控制體重,適量運動,戒煙戒酒、保持心情舒緩是血壓管理第一步,對于腎病患者更是重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收聽天氣預報,根據溫度增減衣物,外出有氧運動應選在晴朗的天氣,下午或傍晚為宜,避免在寒潮天氣出門。

2.加強血壓監測

血壓波動較大、藥物調整時,尤其需要做好家庭血壓監測,每日早晚測量血壓、認真記錄,同時需要定期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及時了解夜間血壓升高情況。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血壓波動的同時便于醫生調整降壓藥物。

3.靈活調整降壓藥

對于合并高血壓的腎病患者,總體降壓目標為血壓低于140/90mmHg,其中24小時尿白蛋白< 30 mg/24 h的患者,推薦血壓控制< 140/90mmHg,24小時尿白蛋白≥30 mg/24 h的患者,建議血壓控制<130/80mmHg。當出現血壓波動過大時,需要及時就診,由醫生根據血壓測量記錄以及腎臟疾病情況進行藥物調整。

參考文獻

1.李信昱, 楊寧. 血壓的季節性變化研究進展[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22, 30(9): 826-829. 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2.09.007

2.Cheung AK, Chang TI, Cushman WC,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KDIGO 202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Pressur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Kidney Int, 2021, 99(3): 559-569. DOI: 10.1016/j.kint.2020.10.026

3.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專家組. 中國慢性腎臟病患者高血壓管理指南(2023年版). 中華腎臟病雜志,2023,39(01):48-80. DOI:10.3760/cma.j.cn441217-20220630-0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