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無論是上下班高峰期川流不息的各色共享單車,還是五十年前與手表、縫紉機、收音機并稱“三轉一響”的結婚必備品,自行車一直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關于騎自行車的小知識~

l 自行車什么好處?

**1、**運動量大

人類的肌肉大多集中在腿部,而自行車運動就是要讓腿連續不停地動作。此外,騎車時也會運用到手、手腕、背肌,相當于全身性運動。

2**、**可活動大腦

經常騎自行車不僅是在進行體力運動,同時也是在進行腦力勞動,因為自行車運動是異側支配運動,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敏捷性。騎車時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需要在瞬間辨別眼、耳、鼻所接收到的各種信息并相應行事。

3**、**舒適的有氧運動

一般人體運動都會帶來體溫上升、身體出汗,而騎自行車時人常常迎風騎行。雖然人們在騎車時可能導致體溫急劇上升,但吹著風可以保持身體處于舒適的體溫。

4、減輕壓力

經常騎單車還可以轉換心情,擺脫壓力束縛,消除沮喪情緒。

l 如何讓自行車適合自己**?**

雖然自行車的主要結構很簡單,但騎車人的體型卻存在差異。男女、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路邊隨便找輛車、不作任何調整騎上就走,多數情況下騎行體驗很不舒服。

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在騎自行車的時候,身上有三個部位跟自行車直接接觸——雙手(車把)、雙腳(腳踏)和屁股(座包)。其實身體與自行車接觸的這幾個點和我們身高的關系,直接決定了騎行時候的所采用的姿勢、肌肉發力效率及騎行時的舒適程度。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座包高度,來改變這幾個點的距離來調節蹬車時大腿和膝蓋的發力角度。如果座包高度太高或太低,會導致騎行的時候,腿部肌肉沒有在合適的發力角度,導致肌肉力量發力不充分,降低騎行效率的同時還會讓我們身體不適。

那么,用什么樣的姿勢騎車最舒服?有一項關于自行車運動的研究發現,將踏板踩到底,膝蓋彎曲角度還存在30°彎曲(也就是膝蓋微彎),身體前傾角度55°的情況下的騎行是最舒適的。

在這里也教給大家一個簡單調整座包高度的方式:用腋下夾住座包,伸直手臂,如果指尖恰好在車中軸處,那這個座包高度就比較合適。這樣調整雖然不夠精確,但是舒服地騎個幾公里是沒問題的。當然,如果車技不佳、路況又復雜,可以適當降低一點座包高度,以便緊急停車。

l 常見的騎行誤區有哪些?

要想在日常騎行過程中更加安全和健康,還要在騎行的過程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1、“一個齒盤比”騎行

騎行變速車和普通的自行車是不一樣的,變速車騎行過程中應該根據地形來不斷變換前后齒盤的比例,避免“一個齒盤比”一騎到底,若“一個齒盤比”騎行變速車的優勢就會喪失,甚至還會因為錯誤的齒盤比,反而讓變速車的騎行感覺不如非變速車。

2、不戴護具

日常通勤由于車速較低,路程較近,很多人認為可以不佩戴護具,但是如果騎著變速自行車且路程又較遠,還是建議大家一定要戴好頭盔和手套。 專業的變速自行車往往性能更好,很多人在爆發時候的短時時速甚至能達到 60 km/h,如果出現意外情況,不戴護具的后果可能很嚴重。

3、不檢查、維護車況

自行車雖然具有價格便宜、結構簡單的屬性,但也需要日常的檢查和維護,最常見的檢查、維護有看車輪胎氣壓是否充足、鏈條是否完整,剎車是否失靈等。此外,鏈條也要定期清理上油,剎車也要經常檢查。

特別是平時習慣騎共享單車的大家,更要注意檢查一下剎車、車鈴是否好用,以免碰到緊急情況時手忙腳亂。

參考來源:央視新聞、人民網科普、新京報、科學辟謠

整理:董小嫻

來源: 央視新聞、人民網科普、新京報、科學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