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推窗見綠、出門進林”對于越來越多的居民來說已經成為現實。“森林城市”是生態與環境的承載場、是工作與生活的減壓區、是應急與避難的大空間、是文化與教育的展示區。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的要求,并經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授牌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不僅增加森林面積、保護森林資源,還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豐富了生態文化。

資料圖片:國家森林城市——湖南省常德市

10年來,我國新增國家森林城市178個,總數已達218個。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已在全國形成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覆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十年前的39.22%提高到現在的42.6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十年前的11.8平方米提高到現在的15.29平方米。全國廣泛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建設各具特色的綠色村莊,認定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01%。

一批批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使我國的城市綠化更好,綠意更多,風景更美,生態環境不斷改善。2019年,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匯集各方力量實施防沙造林工程,其中,色果拉村現已種樹幾十萬棵。居民表示:現在出門環境好了,沙塵沒了,天藍了,地綠了。2022年以來,河北省邢臺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重點實施淺山丘陵區綠化、村莊綠化、河渠綠化、農田林網建設、森林撫育及退化林修復、其他造林等6項營造林工程,全年計劃完成營造林56萬畝,進一步增加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質量、改善生態環境。

各地在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過程中,多措并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有效促進增綠、植綠、護綠,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城鄉綠化成果。例如國家首批森林鄉村山西汾陽賈家莊村,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依靠良好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村里發展起鄉土田園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業。每年接待全國各地游客200萬人次,來村里體驗采摘、野炊,觀光生態產業,給村民帶來了好收入。

如今,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的火炬在一個個城市間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據規劃,到2025年,建成300個國家森林城市。到2035年,森林城市群和森林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城市森林結構與功能全面優化,森林城市質量全面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根本改善,森林城市生態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通過國家森林城市的建設,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這既可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又可以讓更多的人懂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深刻內涵。

審核專家:高志嶺 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來源: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