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表象】

“小遠家長你好!最近小遠同學經常連續幾天見不到人,聯系他奶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你們能不能找得到他?小遠這種情況已經到了輟學的邊緣,請你們千萬要重視起來!”正在外地打工的小遠家長接到老師的電話,趕緊急忙忙地乘車趕回了家中。

經過多方尋找,終于在兩天之后在一個偏遠地小旅館中找到了已經遠離課堂一周之久,根本再不打算繼續上學的小遠同學。

【原因分析】

分析像小遠同學這樣的未成年人面臨輟學問題的原因,雖然有個別的特殊性,但是也不難看出其中的共性之處。

一是家長關心不夠。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完成以后,在義務教育階段面臨輟學的未成年人,大多都與家長關心不夠或者不聞不問有關。類似于小遠這種情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遠由爺爺奶奶帶管,由于隔代親且父母不在身邊等多種原因,爺爺奶奶除了溺愛還是溺愛,即使犯了錯誤也舍不得批評幾句。同時,父母也只是偶爾在電話中輕描淡寫地問問吃了沒有、穿的暖不暖、缺不缺錢,缺乏情感溝通和上進心的培養教育。孩子缺乏目標指引,是走向失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學習成績不好。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自身較好的自制力,大多數父母不在身邊的未成年人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他們往往會自我暗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從而對學習失去了最起碼的興趣。進而使原本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的課本,成為學不懂的老大難,繼續發展下去成為“一見就頭疼”的厭惡事務。惡性循環下來,再加上時不時受到教師批評和同學們的白眼或者冷嘲熱諷,孩子距離逃離課堂已經不遠了。

三是外界誘惑太大。當今社會,網吧、游戲廳、街頭“鬼火少年”、抽煙、喝酒等對于未成年人的誘惑很多,這些相對于學校和家庭的嚴格管理來說,無異于就是“天堂”。那些缺乏家長管理、學習成績不好又經常受批評和同學不喜歡的少年,極其容易被這些誘惑所拉攏,一旦他們走出課堂接觸到這些東西,內心如同秋天的野草遇到火星,很難再有重新回到課堂的自覺。輟學的現象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解決建議】

未成年人中出現失學、輟學的事情,不但不利于未成年人個人的正常成長,對整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種重大損失,應該引起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是家長要給予充分關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家長再忙、再苦、再累,也要抽出時間和精力予以必要的關心、關愛。我們不但要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生活資源,還要提供細致入微的心理關照。家長不論在不在孩子身邊,都有必要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有什么困難和困惑,同時給他們恰到好處的幫助和支持。決不能丟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就萬事大吉。當然,作為隔代的家長,也應該盡起自己應有的教育后代的基本責任,也決不能“一寵了之”,什么事情都由著孩子自由發揮。

二是學校要切實加強管理。學校管理中,不能只是停留在課堂幾十分鐘內或者學習成績上,要真正發揮“師者,傳道受業解惑”的重要職責。給每一名學生一個希望,讓他們在校園生活中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是那么優秀、自身要求不是那么嚴格、父母不在身邊等特殊情況的學生,更應該給予必要的“偏愛”。盡量少用批評多用鼓勵,不打擊勤關注,讓他們能夠時刻處于自己的“視線之內”,讓他們沒有機會受到外界的不良誘惑。

三是社會也要通力協作。未成年人成長教育不是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部門的專屬事情,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來完成的。為有效預防未成年人出現輟學事情,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門有必要聯起手來,對學校周邊的社會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對容易涉及未成年人的網吧、游戲廳等場所加強巡邏管理,對未成年人騎乘摩托車進行制止,對他們的吸煙、喝酒、尋釁滋事行為進行及時必要的管控,給學校周邊創造一個適宜讀書學習的良好氛圍,有效避免個別學生受到影響和誘惑。

【經驗總結】

1、家長最重要。家長們誰用心誰開心。

2、偏愛很必要。每一份愛心都將有回報。

3、協作都需要。名校周邊環境都不錯。

來源: 柳州市科普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