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純屬人類幻覺,心流狀態下的臆測,完全個人世界觀,絕無思想導師妄念。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寫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什么是道呢?《道德經》第一章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后世對道德經的翻譯和解讀,多是按照哲學思想展開的,千百年文章科舉的文明產生這樣的解讀其實無可厚非。

然而單就上文引用的部分而言,在筆者看來,僅有哲學解讀是不充分的,老子不過是用了極其精簡的語言,概括了上古文明的物理學成就,一如《山海經》是上古文明的生物地理專著。

以下是筆者的現代物理學解讀,然而因現代物理學的學科局限,加上筆者才疏學淺,見諒其中生澀的毫無依據的亂點鴛鴦譜:

道生一:道就是一,一就是從“無”到“有”,“有”就是“能量”,完全自由的能量,可以幻化萬物的源。

一生二:能量分“”和“”,“匯”收集能量,記為“負”,“源”輸出能量,記為“正”,對應“陰”和“陽”;陰陽相生相克,周而復始,能量守恒。

二生三

能量“源”和“匯”,決定能量的分布,繼而產生“空間”;

“源”和“匯”的相互轉化,制造了能量流動,進一步產生“時間”;

能量流動的尺度和速度,決定不同的時空,也促成能量到“質量”的轉換,從“波”到“粒子”。

三生萬物

萬事萬物不過是能量傳遞與演化的不同方式。

能量在空間與時間中的流動,穿越邊界的通量變化,派生了散度與旋度,也就產生了電場磁場

量子尺度下的波,放慢速度鈍化成粒子薛定諤的愛情與狄拉克的996),粒子構成化學元素,元素物理裝配或者化學反應形成實物,物化反應本質都是能量轉化;

世界演化出高效利用能量的機制,自由能喂食生命體,生命體消耗“負熵”不斷進化,推動能量更高效利用;

能量分布的辨識產生信息,無論能量在高自由度或者高維度的微觀分布,還是低自由度或者低維度的宏觀分布;均以分布的數學期望表達信息;

對能量分布的辨識即為認知,獲取能量分布的局部認知,進一步推斷出原始整體分布,就是學習智能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波粒二象性,電磁場的相互轉換,物理化學變化,生命的演化,信息的處理,智能與人工智能的誕生,無不是“能量”背“陰匯”而向“陽源”,并且在源與匯的“時”“空”中,在“質”“能”互相激蕩中,演化成新的和諧體。

來源: 清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