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里常用的調味劑,人們大多會想到鹽、糖、醋等等。但說到味精和雞精,大家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疑問:味精和雞精吃多了致癌嗎?這樣的傳言究竟是不是空穴來風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好奇一起一探究竟。

味精、雞精是由什么成分構成的?

味精,化學成分為谷氨酸鈉。一般由大米、玉米、小麥、甘薯等糧食作物進行微生物發酵后再提取、精制而成。而雞精則是以味精、食用鹽、雞肉或雞骨的粉末、濃縮提取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選擇性添加增香劑,混合、干燥加工而成。雞精成分雖復雜,但其主要成分其實仍是味精,故而二者的口感、成分的安全性也類似。國際上許多權威機構都做過味精的各種毒理試驗,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圍內對人體有任何危害的依據。

味精、雞精在何種情況下會對人體有危害?

既然味精和雞精在成分上是安全的,那為何會傳出味精、雞精致癌的謠言呢?除去不良媒體與商家對“味精毒害健康”這類話題的反復炒作外,所謂的“食用二者后不適”的傳言大多源于其不合理的使用。味精的口感取決于與食鹽間的平衡、酸堿度、溫度的影響及本身濃度。過量食用味精,會妨礙體內氨基酸的平衡,甚至會出現過敏現象。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在人體代謝的時候會與血液中的鋅結合,導致體內缺鋅。因此,老人、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味精。高血壓患者攝入過多味精則會使血壓更高。腎炎、水腫等疾病的病人亦如此。另外,雞精含有的核苷酸可以代謝為尿酸,所以痛風患者應慎食。

味精、雞精哪個更“安全”?

通過前面介紹我們可以得知,二者的成分都是正常、健康的,口感也大差不差。但為何“味精吃多了致癌”的謠言聲量明顯更大呢?一是因為消費者們受市場宣傳的誘導所產生了誤解,雞精在宣傳上明顯更吸引消費者眼球。另一方面便是因為味精行業并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謠言。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帶給企業的沖擊是巨大的。然而在工藝技術上來看,味精的規范化生產有著嚴格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而雞精雖然額外添加了一些成分,但其生產仍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其工藝、設備、產品成分和質量標準都亟待完善。綜上所述,“雞精比味精更健康”的結論肯定是大錯特錯的。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選購味精或雞精時,更應著重于保質期等質量問題,不要購買三無產品。

由此可見,合理食用味精、雞精并不會致癌。科學少量的使用味精和雞精調味,還可以使菜肴味道口感鮮美,風味更為獨特。我們對于食品安全也應該多多了解,不能一葉障目,隨意盲從,應該更為理性的去判斷和辨別。

作者:洛陽師范學院柳佳怡、雷芷苑

審核專家: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任永強

來源: 人民網科普-食品安全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