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胃就格外愛鬧毛病。有人會出現胃脹、胃痛、胃酸或是其他胃部不適癥狀。為了讓自己的胃更強大,很多人會吃些“養胃食物”,比如白粥、爛面條等易消化食物,但長期這樣吃,對胃反而不好。
白粥的營養價值?
白粥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水,確實好消化,但營養單一,其中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都不足。長期吃白粥,反而不利于胃健康。在白粥所含的營養素里,90%以上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卻只有1%,脂肪和膳食纖維幾乎沒有。
此外,蛋白質越容易消化,氨基酸的比例越接近人體需求,價值越高。但白粥僅含極少的蛋白質,所以價值也不高。假設蛋白價值最高的雞蛋為1,牛奶蛋白價值接近1;而大米蛋白只有0.5,小麥蛋白更少只有0.4。這也是通常不把大米、面粉當做蛋白質主要來源的原因。
為什么不建議喝白粥?
白粥,只能是一個普通的主食,以快速補充水分和熱量。白粥不養胃,長期喝反而傷胃。除了生病特殊時期,不建議早餐只喝白粥。有胃病的患者或者腸胃不舒服的人,也不建議長期靠喝白粥來養胃。
為什么說白粥不養胃,長期喝反而傷胃?
白粥自古給人一種適合身體虛弱的人食用的錯覺,其原因在于白粥非常好消化。白粥對消化不良、咀嚼有障礙的人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提供一種“喝起來挺舒服”的感覺。但此時白粥滿足的是,“其他食物不想吃或者吃不下”的需求,而不是白粥“養胃”或“有營養”。因為白粥最大的問題,是營養成分單一,升血糖速度比較快,又加上白粥是半流食,長期喝反而不利于胃功能恢復,還會讓胃的消化能力變差。
白粥該怎么喝?
白粥也并不是完全沒有營養價值,關鍵還在于搭配。“白粥+油條”或者是“白粥+蔥油拌面”的組合,基本上是“全碳水+零優質蛋白質+零維生素”。如果長期食用,會對我們健康不利,但是如果在白粥中,加入小米、蕎麥、紅豆等雜糧,轉化為雜糧粥,營養成分將大幅提升。也可做成“粥+肉”的組合,除了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還可以降低升血糖指數。
為了盡量減少疾病對身體進一步的損傷,在發作期、緩解期等特殊時期,吃細軟、容易消化的白米粥、面條等確實是“剛需”。
作者:洛陽師范學院趙子嫻、雷芷苑
審核專家: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任永強
來源: 人民網科普-食品安全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