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年。在2013年9月和10月,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發表演講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隨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相繼印發和發布,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十年后的2023年,共建“一帶一路”已在深化各國政策溝通、推動全球互聯互通、重塑國際貿易格局、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因此隨著新冠疫情的結束,本人就萌生了沿著“一帶一路”將燭光義教輻射到東南亞地區的想法。

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有一項就是要確保包容和公平的教育。教育能夠提升社會經濟地位,更是擺脫貧困的關鍵。由于全球教育的不均衡發展,使得很多地區的孩子們不能享受到教育發達地區的孩子們那樣的現代教育,特別是一些有設備要求的科技教育就更成了不發達地區孩子們難于享有的學習內容。對于教育發達地區的孩子們“習以為常”的科技教育,在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根本就沒有條件接觸,在我們呼吁公平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現代科學普及教育對這些地區孩子們成長過程的影響。

有了將燭光義教輻射到東南亞地區的想法之后,接下來就要準備聯系學校了。本人最開始并沒有明確的目標要去哪個國家的哪所學校,僅僅有一個大概的方向。可能因為大學是在北京交通大學 學的 交通運輸專業,所以在燭光義教走出去的路上,也想乘著我國高速發展的高鐵動車。

2021年12月3日,中國到老撾的中老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全線采用中國標準、使用中國設備,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接的國際鐵路。不過當時由于疫情原因,并沒有開通跨國的客運服務。直到2023年4月13日,D887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準時從云南省昆明南站駛出,開往老撾萬象。這才標志著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開行,昆明至萬象間實現了乘火車當日通達。當時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坐著動車去老撾,然后可以再到柬埔寨或者泰國。之后,又了解到印度尼西亞有一個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鐵路項目,所以義教國家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個“印度尼西亞”。

本人在網上找了這幾個國家一些NPO(Non-profit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所開辦的學校,分別發郵件詢問是否能夠可以作為志愿者在學校內開展一些編程、機器人相關的科技教育課程,在焦急的等待中,最先回復的是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一所學校,于是燭光義教走出國門的第一堂課就落在了這里,心中有點小小的不甘,就是既不在老撾,好像和在印度尼西亞修的高鐵也不沾邊。

來源: 中國電子學會“燭光義教”志愿者程晨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