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艘額定可載運數百人的小型客船在一次非常規的航行中,發生了機艙起火事故。事故發生時,船上僅有三名船員和八名成年乘客。船員盡力去滅火但沒有成功。結果,大火和濃煙迅速蔓延。在事故前期,乘客們被引導轉移至船艏。一段時間后,給他們提供了幾件救生衣(存放在客艙后面的儲物間)。一個成年乘客被提供了兒童尺寸的救生衣,還有些乘客不會穿戴救生衣。幸運的是,另一艘船到達現場,幫助遇險船舶。乘客和船員從船艏撤離到救援船上。事故導致超過一百萬美金的損失,相關人員受輕傷。
由于這一起事故,美國海岸警衛隊建議小型客船的船舶經營人檢查船上救生衣的分布情況以確保滿足聯邦政府對于救生衣的存放要求。
救生衣存放注意事項:
1、救生衣必須存放在生活區方便取用的地方。
2、救生衣的存放容器不能上鎖,如果可行,容器須設計成允許救生衣自由漂浮。(救生衣存放容器被水淹沒時,救生衣能漂浮到水面上)
3、存放在容器內的每一件救生衣必須能隨時使用。
4、存放在高處的救生衣必須能快速方便的被拿到。
5、兒童救生衣的存放地方必須被標記,同時要與成人救生衣分開,以免在使用時造成尺碼錯誤。
6、個人便攜式漂浮裝備要與救生衣分開存放,以免與救生衣輕易混淆。
知識補給站
根據SOLAS公約1998年7月1日或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類似建造階段的船舶應滿足第III章第7條的相關要求:
救生圈
一、符合規則要求的救生圈:
1.應分布在船舶兩舷容易拿到之處,并在可行范圍內,分放在所有延伸到船舷的露天甲板上;至少有1個應放在船尾附近。
2.其存放應能迅速取下,并不應以任何方式使其永久系牢。
3. 船舶每舷至少有1個救生圈應裝有符合規則要求的可浮救生索,其長度不少于其存放處在最輕載航行水線以上高度的2倍,或30m,取較大者。
4.不少于總數一半的救生圈應設有符合規則要求的自亮燈;這些救生圈中不少于2個還應設有符合規則要求的自發煙霧信號,并應能自駕駛室迅速拋投;設有自亮燈的救生圈和設有自亮燈及自發煙霧信號的救生圈,應均等地分布在船舶兩舷,這類救生圈不應是按本條要求的裝有救生索的救生圈。
5.每個救生圈應以粗體羅馬字母標明其所屬船名和船籍港。
救生衣
應為船上每個人員配備1件符合規則要求的救生衣,此外還應:
1.對于航程小于24h于的24客船,應配備至少船上乘客總數2.5%的嬰兒救生衣;
2.對于航程大于等于24h的客船,應為船上每一個嬰兒配備嬰兒救生衣;
3.配備船上乘客人數至少10%的適合兒童穿著的救生衣,或更多數量的救生衣以便為每個兒童配備l件;
4.配備供值班人員使用的,并供設置在很遠的救生艇、筏地點使用的足夠數量的生衣。值班人員的救生衣應存放在駕駛室、機艙、控制室及有人值班的其他任地方;
5.如果提供的成人救生衣不適合體重達140kg、胸圍達1,750mm的人員穿著,船上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合適的輔助設備,以使其系固在這些人員身上。
6.救生衣應存放在容易到達之處,其位置應予明顯標志。凡由于船舶的特殊布置按本條要求配備的救生衣變得無法拿到時,可制定滿足主管機關要求的變通規定,可包括增加配備救生衣的數量。
7.除自由降落救生艇之外,用于全封閉救生艇上的救生衣應不妨礙穿著者進入救艇或在艙內入座,包括扣好安全帶。
8.自由降落救生艇選用的救生衣及其存放和穿著方式,應不妨礙進入救生艇、人安全及救生艇的作業。
救生服和抗暴露服
應為指派為救助艇員和海上撤離系統的每個工作人員配備1件符合規則要求的救生服,或符合規則要求的抗暴露服。如果船舶一直在溫暖氣候區域航行,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進行溫度保護,則可不必配備保溫救生服。
來源: 中國航海學會航??破战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