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普通鋼筆的始末原由

2011年9月20日,原南京軍區司令部自動化工作站上校工程師姜曉寧向渡江戰役紀念館捐贈了一個做工精巧的三八大蓋步槍子彈鋼筆。鋼筆的主人是姜曉寧的繼父,渡江戰役時任三野29軍后勤部政治主任的開誠。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1941年7月,日偽共出動1.7萬余人對鹽阜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掃蕩”。開誠時任新四軍1師山炮連指導員,在師長粟裕的指揮下,全師向蘇中地區當面之敵發動攻勢,襲擊日偽據點,圍困泰州、泰興城和姜堰,相繼攻克蔣垛、黃橋、古溪、季家市等地,殲日偽軍千余人。8月,新四軍1師、3師先后收復多個重要集鎮,徹底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此役新四軍共作戰130多次,擊沉敵汽艇30余艘,繳獲各種槍支3300余支,炮2門,電臺1部。當時,日寇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致使根據地各種物資,用品極度匱乏,戰后,開誠就用這次戰斗中繳獲的敵人三八大蓋步槍子彈制作了一支鋼筆,以供學習工作需要。從此,這支自制子彈鋼筆就跟著開誠南征北戰,并記錄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和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

一支普通鋼筆的革命故事

1944年,新四軍第1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粟裕指揮發起車橋戰役,開誠時任新四軍1師兵站協理員,他就用這支筆記錄了師長粟裕,副師長葉飛對車橋戰役兵站保障工作的指示要求。此役,開誠所在部隊共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0余人,偽軍480人,創造華中地區我軍殲滅戰范例。

1948年開誠任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直屬政治部主任,又帶著這支筆參加了淮海戰役。戰斗中開誠參加了突擊徐州以東運河車站,保證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隨后又在徐州以南參加會殲杜聿明集團作戰。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1949年開誠任第三野戰軍29軍后勤部政治主任,帶領所屬指戰員參加渡江戰役。他就用這支筆記錄了渡江戰役中浴血奮戰的日日夜夜。4月21日,開誠所在的29軍在江陰以東登陸,搶占江陰,隨后解放無錫,蘇州,切斷京滬鐵路,阻擊國民黨東逃。盡管敵軍火力十分兇猛,29軍的官兵仍在彈雨火海中奮勇沖鋒,前赴后繼,5月14日攻占敵重兵把手的月浦,打開了吳淞,寶山防御陣地的西大門,并頂住了停泊在江面上10余艘敵艦的炮擊反擊。5月23日,上海戰役的總攻開始,29軍不怕犧牲,堅決完成切斷敵軍逃離上海的任務,整個上海戰役共殲敵15.3萬余人,其中29軍殲敵11600余人。此時,開誠激動地用這支筆寫下了“世界東方的都市上海回到了人民手中”。7月,開誠又帶著這支筆進軍福建,參加了福州,漳廈等戰役。

一支普通鋼筆的紅色傳承

全國解放后,隨著各方面條件逐步改善,這支三八大蓋子彈做成的鋼筆也用不上,但開誠一直精心保存。后來開誠去世,這支筆傳到了繼子姜曉寧手中。南京夫子廟一古董商見到這支筆,愿高價收購,但被姜曉寧得知渡江戰役紀念館征集文物,就無償的將這支筆捐給了紀念館。

這支歷經80多年滄桑的子彈鋼筆,不僅僅見證烽火歲月,更反映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在物質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加強學習,敬業奉獻的精神。

來源: 數字化科普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