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聯合學會科普基地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山東教育電視臺、青島海洋科技館、青島市地質學會等單位共同推出全國科普日科普直播活動:讓CO2在海底安家。近10萬人次通過山東教育電視臺、悅讀成長計劃、青島海洋科普聯盟直播平臺、地球科學探秘視頻號等平臺觀看。
本次科普直播活動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密扣合“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全國科普日主題,采用主持人與專家進行現場科普訪談的形式開展。青島海地所陳建文研究員、曹珂高級工程師、駱迪副研究員做客直播間,從二氧化碳增加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切入主題,引申到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途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
訪談期間,各位專家結合自身研究的工作成果,詳細介紹了CCUS技術的重要環節—海洋地質碳封存,將氣態二氧化碳轉變為超臨界狀態,直接注入海底深部的咸水層、枯竭油氣田盆地和不可采煤層里。專家還介紹了目前海洋地質碳封存的現狀,在國際上,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已進入工程示范階段和商業運行階段,我國首個百萬噸級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也已啟用。
本次直播活動包含了豐富的地球物理學、海洋學、地質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點,觀眾們通過聆聽專家的講解,明白了海洋地質碳封存的內在含義,了解科研工作者開展海洋地質碳封存工作的意義。活動還弘揚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向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社會公眾普及海洋地學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宣傳了我國海洋地質科技創新成果,進一步提高了大家關心地球環境、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
來源: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