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秋意濃。玉米、谷子、高粱、馬鈴薯等大秋作物經過了春種、夏管,當秋葉漸落、天氣漸涼時,農民朋友們最期待的一年一度的收獲季拉開了序幕。老話說的好: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農作物品種不同、成熟度不同,收獲的時間有早有晚,但一般而言,國慶節前后是山西秋收比較集中的時段。那你知道,在秋收期間,我省的氣溫、日照、降水會對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嗎?
**首先,農作物對溫度十分敏感,氣溫的高低不僅影響農作物產量,還會影響其品質。**農作物成熟需要適宜的溫度條件,溫度過低對籽粒飽滿度及產量的形成不利,而溫度過高則導致高溫熱害等氣象災害,同時較大的溫度日較差對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積累和品質的形成有利。到了秋收時節,山西各地氣溫早晚涼爽,中午較熱,晝夜溫差較大,有些時日,日較差甚至超過15℃。白天,相對較高的氣溫及光照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能產生更多的營養物質;夜間,氣溫下降,農作物呼吸作用減弱,有機物消耗降低。這有利于農作物體內的營養物質向籽粒運送和積累,促使農作物加快成熟、提高產量。到了秋收時節,春玉米、谷子、高粱的籽粒已經變得圓潤飽滿;馬鈴薯的薯塊已膨大定型,淀粉等營養物質不斷積累,最終隨著鋤頭落地,沉甸甸的馬鈴薯翻滾而出,看著喜人。
**其次,秋收時節的日照長度和日照強度與農作物品質的優劣關系密切。**秋收時節,山西大多是晴朗少云的天氣,這時的陽光既能滿足農作物光合作用所需,同時也不再像暑天那樣強烈。相對溫和的陽光、適宜的氣溫正是農民朋友抓緊時間收割玉米、谷子、高粱的好時機。這時的陽光、對于蘋果、梨、葡萄等瓜果類作物的糖分積累和外表著色十分重要,能使瓜果口感更甜,品質更好。同時,充足的陽光也利于各種作物收獲后的晾曬。
**另外,秋收時節的降水多少,也是影響農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素。**凡事講究個“度”。降水過少,如果出現秋旱,會影響秋收作物的收成,比如會造成玉米籽粒干物質積累受阻,影響籽粒增重。秋旱嚴重時還會延誤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比如會導致冬小麥無法足墑播種和正常出苗,出現麥田缺苗斷壟現象。同樣,降水過多,也不是件好事。不僅會影響秋收作物的采收、晾曬;而且陰雨天過多,田間土壤過濕,也會對我省冬小麥的播種產生嚴重影響。例如2021年9月至10月上旬,山西多地遭遇持續陰雨天氣,造成秋收作物成熟后不能及時收獲,或者已收獲卻不能及時晾曬,導致玉米等籽粒發生霉變、發芽,影響產量和品質。同時,連陰雨造成復播區騰茬整地緩慢,小麥播種嚴重推遲,其中運城主產區冬小麥播種普遍推遲一個月以上。
小麥晚播種,會有哪些不利影響呢?若麥播比常年偏晚幾天影響不大,但若播種時間過晚,由于氣溫、地溫相對較低,小麥種子在土壤中達不到發芽的溫度,就會影響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現缺苗斷壟的現象。另外,小麥從出苗到越冬前,生長期變短,根系扎不牢靠,吸水、吸肥能力就會降低,體內養分積累少,容易形成弱苗或黃苗,甚至無法安全度過越冬期。嚴重晚播還會造成來年返青以后小麥苗小苗弱,后期對可能出現的倒春寒、干熱風的抵御能力減弱,最終導致冬小麥產量和品質下降。
碩果滿枝頭,谷穗迎風笑。光、熱、水分組合貫穿著大田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我們在農業生產中不僅要依賴這些自然條件,更要主動收集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等多種氣象信息,趨利避害,不違農時,不誤農事,將糧食安全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