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由于腦部血管病變造成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已成為我國人群的第一大死亡原因。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約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它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并由此產生缺血缺氧性壞死,進而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組綜合征。患者常以突發肢體(或面部)無力或麻木、言語不清或理解困難及意識障礙等癥狀就診。由于我們的腦細胞非常的嬌氣,完全中斷血液供應后,幾分鐘就出現腦細胞的壞死。因此,我們講“時間就是大腦”,我們需要爭分奪秒的進行搶救,恢復腦組織血流,以挽救瀕臨死亡的腦細胞,最終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如何識別腦卒中若患者突然出現以下任一癥狀時,應考慮腦卒中的可能。一側肢體(伴或不伴面部)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雙眼向一側凝視、單眼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伴嘔吐、意識障礙或抽搐。
那么我們如何通過一些簡便的方法識別卒中呢?1.FAST檢查法
FAST檢查法是識別卒中的最簡便快捷的方法之一,國外較為常用,主要包括Face(面癱/口角歪斜)、Arm(肢體無力)以及Speech(言語不清)以及最后的Time(時間,及時求助)。
2.中風1-2-0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趙靜教授以美國FAST(面Face, 臂Arm, 語言Speech, 時間Time)中風宣教為基礎,結合漢語特點,提出了適合中國人群進行中風快速識別的宣傳口號—“中風120”。“中風120”腦卒中三步識別法,主要內容是:看1張臉、查2只胳膊、0(聆)聽語言以及快打120。結合我國120急救電話,相對更為好記、簡便實用。
得了腦卒中應該怎么辦?一旦出現口角歪斜、單側手臂無力、語言困難等任一癥狀,都應該立即撥打120急救,第一時間到達有急救條件的醫院。可家中自測血壓以了解發病時血壓水平,臥床休息的患者應注意側臥位,防止嘔吐物引起窒息。同時,由于病情尚未充分明確,不可隨意口服阿司匹林等藥物。應在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明確病情后,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救治。
腦卒中的救治措施有哪些?急診就診后,所有可疑腦卒中患者均需完善頭顱CT、心電圖、血糖等相關檢查,以及血常規、凝血系列、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血液學檢查;對于存在心臟基礎疾病的患者還需完善心臟相關檢查。
由于腦卒中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因此,所有卒中患者均需要積極有效的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治療主要包括rt-PA靜脈溶栓、動脈取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方式。1.靜脈溶栓治療
靜脈溶栓治療是目前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之一,包括靜脈人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阿替普酶,rt-PA)和尿激酶。rt-PA靜脈溶栓用藥劑量需根據體重進行計算,現一般僅用于發病4.5小時內到達急診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因此,“時間就是大腦”,如發現上述卒中癥狀,應盡快送至醫院,以獲得及時治療。但rt-PA靜脈溶栓不是萬能的,對于一些合并大血管閉塞的重型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效果相對較差,且溶栓后出血轉化風險較高。
2.機械取栓治療
現階段,指南推薦對于存在大血管閉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在發病6小時內行支架取栓治療。對于存在靜脈溶栓禁忌癥或靜脈溶栓無效的大動脈閉塞患者,取栓治療是有益的補充或補救措施。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取栓治療作為重型卒中的微創治療手段,越來越體現出其優勢。如發病距最后正常的時間為6-16小時,則需在急診進一步完善頭顱CT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CTA+CTP)以進一步評估顱內大血管情況及腦組織灌注情況,對于存在大血管閉塞,且存在可挽救腦組織(半死不活腦組織,缺血半暗帶)的患者,需進一步行取栓治療以恢復腦組織灌注。
3.血小板聚集治療
對于不符合溶栓或取栓適應癥且無禁忌癥的AIS患者,在發病后應盡早予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藥物,對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并且給需要的患者,可以更換或加用氯吡格雷等藥物。4.其他治療
缺血性腦卒中的其他治療還包括抗凝治療、他汀治療、改善循環、神經保護等治療。腦卒中危害性大、致殘率高,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發現腦卒中需第一時間送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卒中致殘率和死亡率,改善卒中患者預后。
來源: 遨游神經科學Navibrain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