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科普+”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研討會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支持的智庫型項目“科學思想匯”系列活動之一。

研討會上,科普研究者、科研機構代表、科技企業代表、科普企業代表、投資機構代表等參與熱烈討論,為新時代科普產業集智聚力、共謀發展。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文化科技處副處長龍華東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一項公共事業,科普事業已經呈現出與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的態勢。“科普+”產業的市場化思路不僅能夠推進科普事業的發展,也將為其他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研討會現場,龍華東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金涌在題為《科普·創造·未來》的主旨報告中回顧了近百年來世界科技發展歷史,指出科普在培養高端人才、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他以化工領域的科普為例,分享了自己在投身科普實踐中的心得體會。

金涌作主旨報告。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長鄭念在題為《新時代科普產業的范圍界定和未來走向》的主旨報告中表示,科普產業是基于科學技術進步發展起來的產業,由科普產品的創意、生產、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組成。他提出,新時代科普的發展要實現內容上從知識補缺到價值引領、形態上從活動開展到產品供給、機制上從事業型供給推動到產業型需求拉動、行為主體上從部門參與式到履行社會責任等四大轉變。

鄭念作主旨報告。主辦方供圖

主旨發言環節中,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精神與文化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謝雪以團隊做的航天科普實踐為例,分享了實現科普和產業互促發展、從科普公益到科普產業轉變的一些具體舉措。

騰訊科協副秘書長何建紅介紹了騰訊在公益科普助力產業發展方面的探索,強調通過科普服務提升產業對前沿科研成果的認知,打破科學家與產業界的對話鴻溝,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獨行月球》科學顧問林育智分享了科普賦能影視創作及技術創新的實踐案例,提出科普對影視的內容賦能和技術賦能。

中國科學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浩認為,科學普及在促進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科普工作可以幫助投資者理解他們所投資的領域和市場情況。

元一暢想董事長謝浩分享了“人人參與”“人人創造”“人人分享”的元宇宙科普空間設計理念及實踐。

科普場館建設運營機構格方樂融總經理張望分享了在地方科技館運營中走向產業化、市場化的諸多收獲與困惑。

此外,與會人員還圍繞“科普如何促進產業發展”“科普鏈接科研與產業”等主題展開沙龍交流。

沙龍交流環節。主辦方供圖

沙龍交流環節。主辦方供圖

科技部人才與科普司科普處調研員楊啟明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公益性的科普事業應當充分與產業化、市場化機制互補。

研討會由林育智主持。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展開,現場有來自北京市科普基地、科研機構、企業等110余名觀眾參加,中國科學報、北京電視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工業報、搜狐視頻、蔻享學術等20余個媒體平臺同步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近230萬人次。

“科學思想匯”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支持的智庫型項目,旨在匯集科普相關各領域高水平專家,針對北京市科普工作的頂層規劃進行研討,實現北京市科普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