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喬先生(化姓)沒有想到,隨手擠破了腳上一個小水泡,竟然導致嚴重感染,險些要截肢。近日,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外科團隊手術后,暫時脫離了截肢風險。喬先生發現左側小腿上有一個小水泡,隨手摳破了一點皮,沒太在意。誰知傷口不僅沒好轉,還越發腫脹、出現大片青紫,到了第四天,小腿開始變黑,迅速蔓延到大腿根處,整條腿大面積皮膚壞死。當地醫院認為病情嚴重,建議截肢。隨后,家屬帶著喬先生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就診。此時他已經出現感染性休克、膿毒血癥,小腿四分之三、大腿三分之二處皮膚表面壞死,病情危重。醫院立即組織急診科、重癥醫學科等進行多學科會診,為抗感染、抗休克制定治療方案。經過仔細診斷,醫生發現喬先生皮膚雖然大面積壞死,但體檢沒有捻發感,說明皮膚下沒有氣體,因此認為不是氣性壞疽,應該是一種名為“壞死性筋膜炎”的嚴重疾病,若不立即手術治療,隨時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外科團隊隨即對喬先生的左側下肢進行手術清創、引流,發現脂肪和筋膜已經全部壞死,證實的確是壞死性筋膜炎。

該院外科主任倪正義介紹,壞死性筋膜炎常被稱作“噬肉菌”感染,是一種少見而嚴重的皮膚軟組織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壞死性筋膜炎并不為公眾所熟知,卻是一種最危險的皮膚感染,病情進展迅速,非常兇險。”倪正義解釋,該病發病較為隱匿,發展速度又極快,早期易被誤診,死亡率和截肢率較高。經過細菌培養,在喬先生傷口提取的分泌物中,發現了罪魁禍首——釀膿鏈球菌和陰溝腸桿菌。目前,喬先生經歷了三次清創手術,對癥抗感染治療,在外科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喬先生的腿部感染情況已經得到控制,基本脫離了截肢的風險。
專家提醒,不要忽略創口感染,當皮膚有創傷時要及時清除污染物,家里如果有酒精、碘伏的話就可以抹上去消毒創口。如出現感染癥狀,例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診。

來源: 健康金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