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感到白天時間不夠用,常利用晚上去做那些白天沒有做完的事,甚至成為一種習慣。殊不知,熬夜大大減少睡眠時間,大腦和器官得不到休息調整,還會給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睡眠作為生命必需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長期保持健康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增強人的機體免疫力也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本期特邀權威專家上海市中醫醫院中醫內科許良主任醫師,為我們傳授中醫視角下的“養生好眠秘籍”,一起來了解吧!
01失眠無法補回來 睡個好覺最養生
俗語說,“一夜不睡、十夜不醒”,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一個晚上沒有好好休息,往往會有好幾天混沌不振、精神萎靡。為什么會這樣呢?平時睡不好,抽空再補覺不就可以了嗎?
事實上,睡眠的規律并非如此簡單。睡眠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是一個可以隨時儲存的“能量儲蓄罐”,而更像是一個有自控調節力的、有規律的、人體內的“生物鐘”。
傳統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與自然是同步的關系,而“生物鐘”紊亂、晝夜節律規律的打破,都會影響人體健康。首先,人的精神和體力會下降,精神頹靡,這種狀態如果持續超兩周以上,在臨床上就被稱作慢性失眠;如果長期持續睡眠不好,那么就容易出現人的軀體癥狀或心理障礙。
所以中醫強調,人要保持與自然的同步、規律的作息,只有作息規律,才會有健康的睡眠,只有睡眠健康,才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盡量遠離疾病。
02如何增強免疫力?“眠食二要”記心里
近一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免疫力的問題。人類的發展是一段“抗疫史”,與自然界抗疫、和疾病做斗爭?!傲己妹庖?,源于優質睡眠”,睡眠質量和免疫力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現代醫學研究已經發現,人如果睡得好,淋巴細胞、T細胞這種免疫系統的功能都會增強,抗病毒能力就會增強。這也與中醫理念所強調的“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不謀而合。
在中醫學中,失眠即“不寐”,中醫治療失眠已有悠久的歷史。那么,如何才能睡個好覺呢?
“養生無他,眠食二要”。第一看“神補”,即合理作息的睡眠;第二“食補”,強調飲食;第三步才是結合藥物。
在中醫臨床中發現,當今很多睡眠問題不好的人,是肝火偏旺、肝陽上亢,表現為晚上興奮、白天萎靡。除了從肝論治、疏肝解郁外,還得加用些養血安神等方法來進行綜合性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按摩治療、針刺治療、點穴治療、耳穴治療、外敷治療、電針治療等,并輔以中醫護理學的內容。具體來說,可以有針灸、推拿,最簡單的方法是足浴,比如中草藥泡腳等。
此外,中醫同樣看重“食療”,中醫理論認為“藥食同源”,食物也有保健和治療的功效,但藥物和食物還是有區別的,藥膳食療副作用小,主要起到輕度失眠的治療和中重度失眠的輔助作用,無法代替藥物。藥膳食療主要在藥食兩用之品中選擇,如直接或間接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有:酸棗仁、茯苓、淡竹葉、百合、大棗、龍眼肉(桂圓)、蓮子、梔子、淡豆豉、決明子、菊花、佛手、阿膠、郁李仁、紫蘇葉等。失眠的藥膳食療,需要辯證(體)與辨病相結合來論證與施樣,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建議下使用。
總而言之,從傳統中醫的視角來看睡眠及養生,一方面要培養作息規律;另一方面,適當地進行藥物治療、功能鍛煉。這樣才能整體地提高睡眠質量,進一步增強人體的抗病毒免疫功能。
參考文獻
[1].陸林,《中國失眠障礙綜合防治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2].張斌,《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來源: 中國睡眠研究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