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下午,共青團滎陽市委組織了一群特殊的青少年群體到網絡安全科技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共筑國家安全”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他們來自各個鄉村和學校,有著不同的經歷,但又同樣幸運地享受網絡世界的廣闊無垠。


圖:“傳承紅色基因 共筑國家安全”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合影

為更好地開拓青少年兒童的視野,增加知識,提高自信心,培養網絡安全意識,“網安觀察員”集結在網絡安全科技館,由講解員分組帶領體驗全館亮點互動展項。在這里,他們可以感受無處不在的網絡攻擊和隱私信息竊取行為,探索互聯網科技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認識青少年是構筑網絡安全最重要的屏障,懂得網絡安全以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網安觀察員”們從一樓個人安全區開始,化身網絡數據人,身臨其境地走進虛擬網絡世界;在這場奇妙的旅途中,他們來到一個裝有180個攝像頭的神秘房間,尋找隱藏的攝像頭;隨后,通過參與游戲抽獎的方式,了解釣魚網站中潛藏的陷阱;進入量子學習空間并觀看量子計算機模型,感受科技的迅猛發展;最后,親身體驗黑客入侵蜜罐和入侵城市防御系統,深刻認識國家防護系統的重要性。


圖:仿冒電話展項前,孩子們驚訝于被假冒的“110”電話

在互動宣講環節中,講解員向青少年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你們印象最深刻的展項是什么?在今天的活動中,你們學到了什么?未來為了維護網絡安全,你們希望從事什么職業?

孩子們積極回答了這些問題,他們的發言和感悟令人深思:有孩子表示:“我覺得最深刻的展項是進入量子學習空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量子計算機模型,讓我對科技的未來充滿了興趣和期待。” 還有孩子說道:“今天我學到了網絡安全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事關國家的安全。我要加強自己的網絡安全意識,用自己的行動為維護網絡安全貢獻力量。”

來自廣武鎮董莊村的12歲小朋友謝雅賢激動地表示:“我將來想成為一名網絡安全專家,為了保護我們的網絡免受黑客攻擊,為國家的網絡安全做出貢獻。”

網絡安全科技館希望通過這次實踐活動,為困境兒童種下了一顆網絡安全的種子。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不斷學習、成長,并用自己的行動為構筑網絡安全作出積極貢獻。(通訊員 張璐璐 圖/文)

來源: 網絡安全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