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提出,推動制冷空調行業未來仍要朝著節能、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成為降低空調能耗的重要途徑之一。

自然冷源是指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冷源為空調系統提供冷量的冷源利用形式,包括蒸發冷卻技術、熱管冷卻技術、直接新風冷卻技術和氟泵冷卻技術等。

其中,蒸發冷卻技術是一種通過水的蒸發來冷卻空氣的過程,水會吸收空氣的熱量而蒸發從而冷卻空氣。空氣越干燥,其容納水分的能力越強,用水噴淋空氣時,空氣溫度的降低程度越大,如果采用溫度更低的自來水或井水,空氣的降溫效果將更佳。

相比傳統空調,蒸發冷卻技術空調減少了對氟利昂的使用,能有效保護大氣環境,因此又被稱為“綠色空調”,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制冷空調技術。

這種環保低碳的蒸發冷卻技術,其實早在數千年前就被古人知曉并利用。漢朝發明家丁緩發明了七輪扇,“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西京雜記》卷一)”,后世用水力驅動它、并將水流引入到空氣流動的位置,利用蒸發冷卻降低空氣溫度,讓人們感覺“泠泠瑟瑟,非絲非竹,天籟遙聞(乾隆《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用電驅動制冷的空調器、多聯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蒸發冷卻也從之前極其簡易的一種通風降溫方式,進階為一種利用干空氣等可再生能源的節能、綠色的技術,目前這項制冷技術已在我國工業建筑、發電廠(核電站)、公共建筑、軌道交通、數據中心及戶外場所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地鐵運營

以軌道交通為例,地鐵運營能力不斷提高,車站負荷持續增大,在確保公共區擁有足夠冷量的情況下,地鐵站采用變頻風機及直接蒸發冷卻機組來調節送風溫濕度,同時應用智能化環境控制手段調控直接蒸發冷卻通風空調系統,為站廳站臺公共區送去涼爽。

未來,蒸發冷卻技術的綠色制冷將為綠色發展注入強大動能,為全球節能減排、低碳轉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審核專家:鄭超超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來源: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