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薯片、干脆面

火鍋、口水雞、麻辣燙、螺螄粉

……

是不是流下了慚愧的口水

近些年外賣和加工食品迅猛發展

中國人餐桌的鹽含量

由過去的人均9.1克增長到現在的13.4克[1]

遠遠超過英國、美國西方國家

一: 為什么有人這么愛吃鹽?

1、像酒精、尼古丁一樣,鹽吃多了也會上癮

當鹽的需求滿足時,腦部神經元會產生令人興奮的多巴胺,而這種快感在大腦中容易消失,于是產生下一次的“咸渴望”即上癮。[2]

2、加工食品,推動我們在吃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鹽除了調味,還有保鮮、防腐等重要功能,比如用鹽水浸潤的水果會有更長的保質期,腌制肉制品比新鮮肉更容易保存。加工食品多了,人食用概率高,鹽的攝入量就越多。


二:吃鹽太多有什么危害?有研究對18個國家超過9萬人進行長達8年的調查發現,我國是唯一80%的人每天吃鹽量大于12.5克的國家。[3]

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高鹽飲食的人,卒中風險增加23%,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4%。**[4]

人體內的鹽(鈉)過多,會造成體內水滯留,導致血管內壓力升高,造成心臟負荷加重。久了容易引發心臟肥大、心衰等疾病,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胃癌.

鹽攝入量還與胃癌風險存在正相關性。因為高濃度的鈉會使胃粘膜變得稀薄而失去保護功能,增加胃癌風險。

傷腎.

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掉的,吃太多鹽,無疑會加重腎臟負擔。

鈣流失.

鈉離子有“多吃多排”的特點。吃進了鈉,就會促進腎臟排出鈉,排尿的同時鈣質也會流失一部分。

會變丑.

鈉攝入過多,容易使身體浮腫。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一頓重口味吃下來,第二天人就腫了。

三: 每天的鹽攝入量多少合適?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發布《成人和兒童鈉攝入量指南》,建議成人每日食鹽不應該超過5g(≈2000mg鈉)。

飲食中的鹽量可包括煮菜時放入的食鹽、醬油、雞精、火鍋蘸料、豆瓣醬、加工食品等各種食物中鹽分的總和。



隱藏在生活中的鹽

  • 15毫升的醬油里含有5-6克的鹽。
  • 一桶方便面加上整個調料包就相當于攝入了8克鹽,再加一個3克鹽含量的火腿腸,就是11克了!
  • 一個咸鴨蛋里的含鹽量大概是3克。

四: 五個跡象提醒你鹽吃多了

1、嘴干

在食用了含有大量鈉的食物之后,身體會感覺鹽和水的含量失衡了。為了恢復平衡,你需要多喝水。

2、反應變慢

如果長期吃太多的鹽,可能會導致人脫水。人一旦脫水,就不能清晰地思考問題,常有反應變慢的表現。

3、手指變粗

在體重沒有任何增長的情況下,手指突然卻戴不進去原本合適尺寸的戒指了,那么這很有可能是長期吃鹽水潴留造成的。4、頭痛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與每天攝入1500毫克鈉的人相比,每天食用3500毫克鈉的成年人患頭痛的風險高出了近1/3。

5、總想排尿

當人體攝入了過多鹽的時候,人體的腎臟器官就會加班加點地工作,才能把體內多余的鹽排出體外,就會導致小便增多。五: 科學控鹽,用好這5個妙招

1、巧用鹽勺

市面上常見規格為2克的限鹽勺,每人每天不超過3勺。2、用其他調味品代替
用醋、檸檬汁、無鹽香料、姜等代替鹽、醬油等調味品。3、選擇低鈉鹽

**健康人群可以優先選擇低鈉鹽,下面4類人不要選擇低鈉鹽:**高溫作業、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

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選擇“鈉”含量低的食品。在外就餐時,主動要求少放鹽。

4、烹飪時把握下鹽的時機

別在湯太熱時放鹽,因為溫度過高時,人的舌頭對咸味的敏感度就會降低,導致放更多。

起鍋前放少量鹽或醬油,鹽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內部,但舌頭上照樣感覺到咸味。這樣就可以在同樣的咸度下減少鹽的用量。5、少吃腌制類或加工類食品

少吃腌制類或加工類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選擇新鮮肉、魚、蛋類食用。

來源: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