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鈣除了骨頭咔吱脆,還影響長個,以及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佝僂病、皮膚變差、免疫力低下等。
補鈣自然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而骨頭湯霸占“補鈣C位”,被賦予“能長個還能治骨質疏松”的功效。
**這是真的嗎,正確的補鈣方式是啥?**今天,就一并告訴你真相。
一:這些補鈣誤區別再信了
誤區一:喝骨頭湯可以補鈣
骨頭湯補不了鈣,因為骨頭里的鈣是以磷酸鹽形式存在,不容易溶解到湯里,骨頭熬煮后,湯里的鈣含量其實很低。
而且長期喝骨頭湯還可能帶來危害,因為骨頭湯中含有大量脂肪、嘌呤,經常食用可能會增加肥胖和痛風的發生風險。
誤區二:吃蝦皮能夠補鈣
每100g蝦皮中大約含有鈣質991mg,其是豆腐中鈣質的6倍,牛奶的9.5倍,瞬間感覺“蝦皮就是一種補鈣神器”?但重點在這:
1、與其他食物相比,每次食用蝦皮的量很少,“鈣含量”也不會有多少;
2、牙齒和胃部很難將蝦皮充分磨碎,蝦皮中所含的鈣質主要是“復合物型鈣質”,不易被人體吸收;
3、蝦皮中含鹽量較高(100g蝦皮中含有鈉離子5058mg),攝入過多容易增加高鹽問題的發生風險。
二:那些人群需要補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不同人群每日鈣需求量:嬰兒 200-500mg、1-3歲幼兒 600mg、4-18歲青少年 800-1200mg、成年人800mg、50歲以上1000mg。
正常人如果飲食均衡,鈣質是基本足夠的,但某些人群,僅靠普通飲食不能完全滿足對鈣的需求,應適當補充鈣制劑:
**? 嬰幼兒:**鈣主要來自于母體,出生后補充維生素D,就沒有缺鈣的風險;
? 青少年;
**? 準媽媽:**女性在備孕時、孕期甚至產后,需要額外補充鈣,滿足寶寶和自身需要。
? 老年人;
? 運動量少、長期臥床的人;
?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利尿劑、抗凝血劑、胃藥、止痛藥等治療的人;
? 患有腎病或肝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鈣、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血液病及某些癌癥患者等。
? 成年人35歲左右單位體積內骨密度達到頂峰,35歲之后鈣的流失速度加快,也需要關注鈣營養。(骨密度值:T>-1極為正常,-1到-2.5之間為骨量減少)
? 如果飲食不均衡,常常出現腰酸腿疼、抽筋、一不小心就骨折等現象,也需要補鈣。
三:真正補鈣的方式是這些!
骨頭湯補鈣不靠譜,吃蝦皮補鈣不科學,下方才是真正的補鈣方法!請大家科學正確地補鈣!
**1.**少吃鹽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對身體影響較大的是鈉。
鈉的攝入量與身體鈣的排出量呈此消彼長的關系:攝入的鈉越多,流失的鈣就越多。
**2.**補鈣食品,適當多吃
? **牛奶:**建議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奶或奶制品300g。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可以選擇酸奶和奶酪。
? **豆制品:**建議食用豆腐干、嫩豆腐、老豆腐等含鈣量較高的豆制品。正常情況下,建議每日大概攝入含25克大豆的豆制品。
? **綠葉蔬菜:**莧菜、薺菜、大頭菜、西蘭花等都是含鈣量比較高的蔬菜,建議每天攝入蔬菜300g-500g,其中深色蔬菜應占一半左右。
建議烹飪前對蔬菜進行焯水,避免被草酸、植酸等物質影響鈣質吸收率。
? 蝦、蟹、貝類、魚等含鈣量也較為豐富,可適量食用。
常見食物的鈣含量表:
**3.**選用鈣制劑
如果每日飲食不能滿足鈣質的攝入需要,建議選擇小劑量鈣片(100mg—300mg)。
(不同人群怎么選擇鈣制劑)
? 兒童、孕婦、老年人以及胃酸分泌少的人群:醋酸鈣
? 胃酸分泌過多的人群、兒童:碳酸鈣
? 青少年、兒童、孕婦、絕經前后婦女及老年人:葡萄糖酸鈣**(** 補充鈣制劑的注意事項)
補鈣的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鈣制劑最好是在兩餐之間服用;鈣制劑與其他微量元素需分開單獨使用,間隔2個小時;糖尿病、胃病等患者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
**4.**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外出活動適當進行日曬,幫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但要注意日曬時間和強度,避免傷害皮膚。
如果沒有充足的陽光,或者害怕紫外線時,也可以選擇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建議普通人不超過每日400單位。(治療期的患者遵醫囑)
來源: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