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一種是非常聰明且社會化程度很高的動物,科學家通過對海豚的語言、行為以及大腦結構的研究發現,**它們與人類有著很多共同點,**特別是海豚的大腦皮層與人類非常相似,不僅具有分層,同時每一層也控制著不同的功能,例如信息處理、高級認知、感官等。

并且海豚的腦形成商數(EQ,即一個物種大腦實際容量與其他同類型物種大腦容量預測值的比例)在哺乳動物中僅次于人類,這也讓它們擁有了不遜色于人類的交流能力。

一對寬吻海豚 圖源science

生物之間如何交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了解下什么是交流。

從廣義上來說,交流就是信息的傳遞,任何可以傳遞信息的方式都可以稱為“交流”。比如現代計算機的交流方式是基于通信協議,該協議可以讓計算機服務器、GPS衛星、網絡瀏覽器等終端接收和發送數據。

而在動物王國中,交流信息的能力也依賴于類似的通信模式,包括聽覺信號、視覺信號、化學信號等等。例如螞蟻會利用化學信息素與蟻群中的其他成員共享情報;蜜蜂則會通過復雜的舞蹈來傳達位置,讓其他蜜蜂知道富含花蜜的花朵的方位和距離。

圖源deccan

但交流的方式并不一定要越復雜越好,搞得像加密電報似的,有時候直觀地表露出來可能更簡單。比如一頭雄性公鹿長著一對巨大的鹿角,很明顯地就傳達了一個信息:別惹我,我又粗又強壯!

不僅僅是動物,植物也深諳其道,許多種類的花朵在我們肉眼看來如往常一樣,但在紫外光照射下又是另一番光景,原本純色的花瓣濃縮到了花瓣中心,這其實是專門為了吸引能看到紫外光的動物而進化的。

圖源bjron

總的來說,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能與同一物種的其他個體以及不同物種的個體以不同的方式交流。這么理解可能有點復雜,用一句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海豚會模仿

海豚擁有多種不同的交流形式,其中最重要同時也最常用的當屬聲音。

寬吻海豚寶寶在出生一年后會形成自己的**“標志性”哨聲,其作用類似于人類的姓名。**

小海豚可以通過哨聲與其他海豚保持聯系,如果發生迷航或脫離群體的情況,還能使用自己的哨聲呼喚親人朋友,甚至它們還能模仿母親、朋友和其他同伴的“標志性”哨聲,以此獲得其他海豚的注意或者尋求幫助。

圖源seaworld.org

科學家認為,海豚超強的聲音模仿能力或許來源于兒時海豚媽媽的聲聲“呢喃”。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經常會對著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發出低沉或高音調的聲音,這種聲音被稱為**“媽媽語”**,而這種說話方式被認為是嬰兒牙牙學語的萌芽,可以學習音節與單詞之間的界限。

圖源headsalo

“媽媽語”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語言模式,在非人類物種中幾乎不曾發現。但在一項長達34年的海豚口哨聲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海豚可能也會使用“媽媽語”。

他們發現,雌性寬吻海豚在與幼崽交流時會改變自己“標志性”哨聲,有時候會提高或降低自己發出的哨聲音調,與人類對嬰兒說話時的行為非常相似。

對于這種交流方式的作用,研究人員認為不是為了教海豚寶寶發出“標志性”哨聲(因為即便再笨的小海豚也能在兩歲左右自己領悟),而是為了提醒小海豚注意識別甚至模仿群體中其他海豚的哨聲,以便加強彼此的聯系。

顯然,哨聲是海豚之間進行聲音交流的基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海豚不會發出任何哨聲,這時它們會使用另一種聲音——咔噠聲。

圖源dolphins world

與哨聲不同,咔噠聲是一種短促的聲音,通過在固定的時間間隔內快速發出高頻的蜂鳴聲,每秒頻率可達200次,科學家通常將其歸類為一種脈沖聲。

當海豚快速發出脈沖聲時,代表它們正在**傳遞一種情緒狀態,**或興奮,或憤怒,科學家發現寬吻海豚還能發出類似“玩耍”的特殊脈沖聲,向其他海豚表明:“我是來找你玩的,不是來找你打架的。”

而在海豚之間發生攻擊性沖突時,脈沖聲會變得非常響亮,研究人員推測,**通常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橋段多發生在大型求偶現場。**響亮的脈沖聲偶爾也會發生在海豚母子之間,科學家推測是雌海豚正在警告海豚寶寶,像極了小時候做壞事被父母教訓的樣子。

除此之外,海豚還有許多非發聲(即不使用氣囊、咽喉等發聲器官)的聲音交流,包括用尾鰭、胸鰭拍打水面,發出響亮的轟鳴聲,可以在水下傳播很遠的距離,通常這是攻擊性的表現。

但也不全是,例如拍打尾鰭也作為引起遠處同伴注意的一種信號,甚至一些海豚和鯨類還會使用尾鰭作為捕食手段,強有力的拍擊可以擊暈不少海洋生物。

海豚擺尾 圖源white dolphin

海豚:你聽到了個啥,讓我看看

雖然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更傾向于使用聲音交流,但也有許多交流是通過視覺進行的。

**現存的海豚大多也會通過身體表面的標記來傳遞信息,**比如大西洋斑點海豚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長出斑點,從而快速讓其他海豚知道它的年齡,也有一些圖案可用于在狩獵時偽裝或者作為快速區分不同物種的依據。

圖源macgillivray

還有些種類的海豚如灰海豚,其身體表面會留下許多與同伴爭斗的傷痕,而疤痕數量越多代表這頭海豚越勇猛,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士。

不光顏色和圖案,海豚還會產生許多動作信號,例如通過將身體擺成S形,這種姿勢其實是對鯊魚攻擊性姿勢的模仿,所以本質上,海豚是在模仿一條準備進攻的鯊魚,以此嚇退敵人。

圖源google

提到海豚,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它們的回聲定位。在發出脈沖聲后,海豚可以聆聽返回回聲中包含的信息,并在腦海中獲得環境中物體的圖像。此前國外一家海豚生物研究機構借助一臺捕獲回聲的設備收集了回聲信號,并將其轉換成視覺圖像。

海豚“聽到”的人類模樣 圖源SpeakDolphin.com

雖然回聲定位并不算一種交流方式,但有研究表明,如果發出脈沖聲的海豚附近還有其他海豚,那么離得近的海豚也有可能聽到回聲信號,同時會在腦海中獲得物體的圖像。

如果要形容的話,這個感覺差不多就是:“嘿,我用AirDrop給你傳了一張圖片,你接收一下。”

叮!你有一張來自“萌萌噠海豚”的圖片分享。

圖源redbook

來源: 知識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