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抗凝涂層(如磷酰膽堿類)主要通過降低材料表面的血漿蛋白質吸附和血細胞粘附,從而抑制凝血系統的激活。因此,體外通常采用蛋白質吸附測試和血小板粘附測試來初步評價惰性涂層的抗凝性能。蛋白質吸附測試通常選擇凝血系統關鍵蛋白質——纖維蛋白原,測試方法包括同位素標記法、熒光標記法、洗脫液濃度測定法(如BCA法)等。血小板粘附測試可以在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漿(PRP)中進行,之后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形態和統計計數,或通過血細胞分析儀計數。

活性抗凝涂層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肝素涂層,肝素通過結合并激活血液中的抗凝血酶III(ATIII)從而抑制凝血酶和Xa等凝血因子活性,進而阻斷凝血反應。凝血因子活性抑制的直接表現就是凝血時間的延長,因此,體外初步評價肝素涂層抗凝性能的最常用方法是測定部分凝血酶激活時間(PTT),也可以直接測定ATIII活性。此外,由于肝素能夠被甲苯胺藍溶液著色,因此可以通過該方法實現涂層完整性、均勻性以及肝素密度的測試。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策略,都是為了最終減少產品表面血栓的產生,因此,更直觀且通用的方式則是直接在全血接觸后觀察產品表面形成的血栓量,但該方式不易定量,且具有一定偶然性。在設計開發階段合理選擇抗凝涂層的體外性能評價方法,有助于高效評估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也為產品的注冊提供更豐富的科學支撐數據。

來源: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百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