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7月28日,尉犁縣羅布人村寨里,104歲的羅布老人木沙?吐遜正在制作手藝品

尉犁縣古勒巴格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王利強介紹“河畔遂夢”生態園的特色

7月28日,游客在羅布人村寨的羅布人民俗展廳里參觀

本報記者 鄒焰忠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尉犁縣深刻領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理念,發掘并融入自身的特色,創建會講故事的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縣。

走進尉犁,讀懂尉犁。

在這里,文化即景點、景點即文化。該縣境內的孔雀河烽燧群遺址,在地上跨越千年而矗立,既是凝固的文化也是令人向往的景觀;地下出土的文物,經千百年的風雨,仍承載著中華文化基因;千年前從羅布泊逐水遷徙而來的羅布人,也因承載著文化密碼,而令人無限遐想……

近日,尉犁縣列入自治區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名單中,是喜訊更是激勵。

7月27日,羅布老人阿木冬?蘇木冬的侄女熱陽古麗?牙生,打開了他的羅布人傳統老宅,也打開了令人向往的故事。

掀起羅布人村寨蓋頭來

“神奇的船形帽,也是羅布人的長壽帽……”

7月27日,國家級4A景區尉犁縣羅布人村寨羅布人民俗展廳里。

尉犁縣羅布人村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羅布人村寨旅游有限公司經理田春祥,正在向游客講解羅布人的民俗文化。

看景不如聽景。

游客看著實物,聽得津津有味。

羅布人村寨景區占地134平方公里,有大小湖泊、沙漠、野生胡楊林……

田春祥介紹道,夏天來體驗夜經濟、看綠洲、看星空、看塔里木河;秋天來看金色胡楊、打沙漠步鞠,體驗低空飛行的驚險和航拍魅力;冬天來體驗冬捕、冬釣,賞雪景、看霧淞……

羅布人村寨一年四季都是景。

最令人期待的還是羅布人的傳說、故事、歌舞和手工藝品。

相傳,羅布人就是當年羅布泊的土著居民。他們的先民見證了樓蘭的興盛與繁榮,中西方文明交匯的璀璨。隨著羅布泊的干涸,他們逐湖泊、河流遷徙至此,不種五谷不牧牲畜,靠駕獨木小舟捕魚為生。每家都有一個天然“冰箱”—人工魚塘,吃不完的魚就養在魚塘里,啥時吃都是新鮮的,怎不令人向往?

還有,羅布人的婚禮、獅子舞因何與中原婚禮文化、嶺南民俗如此相似?怎不神秘,又怎不令人遐想和一探究竟?

還有,羅布人吃魚、喝堿性的胡楊汁(當地人稱為胡楊淚),個個長壽,偶遇的羅布老人年齡多在80至百歲間,又怎不令人遐想?

目前,尉犁縣在創建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縣中,打造羅布人原始村落、復原羅布人原始生活場景,讓傳說和故事活起來。

現在,65歲的阿木冬就住在羅布人村寨里;88歲的伊迪熱斯?菜提瓦里迪、104歲的木沙?吐遜都是長壽羅布老人,他們到村寨里展示羅布人手工藝制作技藝,出售自制的手工藝品。

羅布人的傳說和故事正在發生溢出效應。

今年年初至7月27日,來羅布人村寨的旅客已超23萬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53%。

掀起特色鄉村的蓋頭來

尉犁縣的特色鄉村有特色。

特就特在令人向往、流連忘返。

興平鎮達西村的特色在紅色上,兩任總書記的三封回信,是該村人的驕傲,也是游客必去之處。古勒巴格鄉將鄉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在一起,打造出了該鄉的特色。團結鎮建起了特色采摘園,與山東壽光合作建設戈壁設施農業產業園,將建設156座智能控制的大棚,展示現代農業的魅力。阿克蘇普鄉依托境內鹽湖,推出羅布泊的海子,打造集探尋研學、康養旅游為一體的特色游。

真的很期待,值得去探尋。

達西村黨委副書記夏提古麗?熱合曼,古勒巴格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王利強,團結鎮黨委副書記汪濤,阿克蘇普鄉黨委副書記王康,分別介紹了各自村、鄉鎮的文旅、農旅的特色和亮點。

疆內外游客聽了,為尉犁縣特色鄉村背后的文化魅力所吸引。

“請到紅色達西來……”

夏提古麗介紹道,該村是國家級3A景區,今年又在創建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村。該村依托紅色達西的影響力打造出 “六館四區三街一園”。

傳習館、黨史館、村史館、科普館、航天館、尉犁縣“373”發展規劃發展館,各具特色。

研學區、“三治”融合區、旅游民宿區、特色采摘區,令人期待。

文旅商業街、紅色文化街、民俗風情街,各有魅力。

中華文化園,給你帶來沉浸式體驗。

聽了夏提古麗的介紹,怎不讓人心動。

“河畔遂夢生態園,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都說心有靈犀,王利強推介古勒巴格鄉的特色時,說的還是文化魅力。

年初,該鄉打造的“河畔遂夢”生態園,成功創建為國家級3A景區,由詩詞長廊、打卡花海、特色騎行點、沙療區、露營區、垂釣區、萌寵區和6個特色小院組成。

每個小院是由承載著鄉土文化、革命文化、兵地文化、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故事的農家小院組成。

每個故事都令人期待。

夏提古麗、王利強的推介,也道出了尉犁縣特色鄉村的特色和文化魅力。

掀起千年烽燧的蓋頭來

世界長城看北京,中國長城看尉犁。

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尉犁縣羅布淖爾博物館負責人何紅梅介紹,出了嘉峪關,由烽燧組成的長城被稱為西長城,尉犁縣境內的11座唐代烽燧群遺址,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個名為克亞克庫都克的烽燧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文書:

有唐代戌邊將士的武器裝備、有大量的漢文紙文書和木簡、有通關文牒、有烽燧防御線路圖、有守衛絲綢之路的各級軍事機構名稱、有烽燧守巡將士的家書、有當時時尚文學作品和經典著作、有動植物標本……

每件文物都有深深的中華文化印記。

每件文物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

不久,疆內外游客就能有幸與這些文物零距離面對面。

因為,尉犁縣正在建設中華文化地標——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屆時,這些承載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的文物、以及仿烽燧,都會被“請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里。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者——尉犁縣孔雀河烽燧遺址項目施工方總負責人宋紹國介紹,該項目投資1億元,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由9座仿烽燧體組成,外層采用彩色混凝土澆注成仿古夯土烽燧外形。

項目預計今年10月完工。

何紅梅說,屆時長城國家文華公園將打造成集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青少年研學、新疆歷史宣教、中華文化傳承于一體的自治區乃至國家級綜合性教育基地。

尉犁縣因文化而美,因文化而更有魅力。

尉犁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芳說,該縣在創建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縣中,將中華文華、羅布民俗文化、以羅布麻為代表的生態文化、長壽文化、特色鄉土文化融為一體,打造出一部尉犁故事叢書。

這部叢書里,有文字的紙質文書和木簡、有無字的文物、有壁畫,還有3個國家級A景區、22個景點,內容豐富,令人期待。

神奇帽子神奇戴,皮質精工縫碧紗。

放下御寒風里暖,遮陽立起阻狂沙。

千年傳說變成寶,百世流芳溢彩霞。

羅泊清波常入夢,如今湖畔可安家。

賦一首《七律?羅布人長壽帽贊》,作為寫給叢書的序言,引導讀者走進這部叢書里,讀懂尉犁、讀懂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縣的魅力。

短評:文化讓故事更有魅力

本報記者 鄒焰忠

故事因為有文化而發酵得更有味道。

再好的景色沒有文化的滋潤,也會在風吹雨打中褪色。

文化是景區、景點最具吸引力的內涵,也是景區、景色的顏值保養劑。

文化是什么?是傳說、故事,是經典著作,是藏在出土文物中的“遺傳秘碼”……文化的神奇之處是,能讓傳說、故事和出土文物等發生“化學反應”,因而光彩照人。

尉犁縣在創建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縣中、在創建羅布人村寨國家級5A景區中,深諳此道,為景區、景點賦于文化的內涵,并在發酵中香飄千里。

如何讓文化在故事中發酵?首先要富腦袋,腹有詩書氣自華,故事自然講得精彩。

在講故事中富腦袋,產生的溢出效應是,能夠提升全民素質。

人人都會講故事,景區、景點、農家樂更能吸引人來消費,而消費不僅能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能反補富腦袋。

既富腦袋又富口袋,這就是文化讓故事發酵的內驅力,而且更有魅力。

來源: 鄉村振興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