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諾曹的童話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只要說謊鼻子就會變長的這個典故。估計不少讀者也和我一樣,曾經有過在童年時一說謊就會不自覺摸一摸鼻頭的習慣。雖然“鼻子變長”這一現象并不會真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之中,但是心理學家們的確發現了經常說謊其實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

你日常里撒的謊遠比想象的多:

我們在童年最基本的教育之一,就是做一名誠實的孩子,不要對他人撒謊。只不過,幾乎沒有人可以真正做到這一點。馬薩諸塞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曾經在2002年進行過一項關于謊言的研究,他發現實驗中有60%的人在10分鐘的談話中就至少會撒一次謊。根據統計,人們平均每天至少要撒謊4次,一年總共要撒謊1460次。雖然,這些數據較為籠統,但是它也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其實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誠實。

人們日常撒謊的動機究竟有哪些?

撒謊的傾向在人類的進化史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人類學家觀察到其他靈長類動物其實也懂得欺騙的概念。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提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例子,在荷蘭的阿納姆動物園中,有一只名叫Yeroen的黑猩猩,它會在自己的勁敵也就是另外一只名叫Nikkie的黑猩猩面前故意一瘸一拐地走路,博取對方的同情從而在競爭食物中占盡先機。而對于人類而言,早在兩歲到五歲之間,我們就已經掌握這種欺詐技巧,用于得到急需的生存資源和獲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它被視為我們認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當然,謊言也分為許多種,而它的分類取決于撒謊者說謊的動機,有些動機微不足道,有的屬于善意為之,但有的卻具有帶來毀滅性后果的能力。在一項2022年的研究中,實驗人員從157名平均年齡為40歲的參與者中收集了一份關于說謊動機的調查問卷。其中就展示了人們說謊的主要動機來源包括:避免負面評價、避免懲罰、自我表現、獲得獎勵、強迫性說謊、粗心大意的口誤、喜愛欺騙、保持個人神秘感、保護性謊言、討他人喜歡、保護他人(利他主義)。

經常說謊真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嗎?

答案也許會讓你驚訝,的確,經常說謊確實會對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人類作為群居動物,我們個人的聲譽在群體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大多數人為了保持一個值得信賴和正直的形象甚至不惜付出一切的代價,畢竟在當今這個訊息流通極為快速的社會環境下,誰都不希望成為下一個社會性死亡的受害者。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又有著許多需要用謊言去應對的人與事,這就造成了一種心理矛盾的出現。每個人都知道說謊被揭穿會對自身的名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所以,在說謊時,普通人會處于一種高度警覺狀態,這種壓力會隨著謊言的重要程度而增加。 它會改變我們當下的生理反應,例如出汗、口干、聲音顫抖,呼吸和心率加快等等。

在大腦成像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人們之所以會產生以上的這些生理反應與焦慮等情緒反應,并不是因為我們受到了良心的譴責,而是因為說謊激活了大腦的邊緣系統,這個區域在壓力下會觸發“戰斗或逃跑”反應。當人們在說實話時,大腦的邊緣系統活動則處于最小狀態。所以,多講實話會讓我們感到放松自在,而說謊話會讓我們的大腦倍感壓力。這種在說謊后出現的忐忑不安的感受,也就是我們俗話中經常提的“來自良心的譴責”。

根據2015年的一篇研究發現,經常說謊會對心血管造成額外的負擔,包括高血壓、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和血液中的應激激素升高等。此外,說謊也會增加患癌癥、肥胖、焦慮、抑郁、工作滿意度低以及人際關系變差的風險。

愛說謊的人更容易陷入生活的漩渦:

2016年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我們的大腦慢慢適應了欺騙的行為,養成了說謊的習慣以后,上述提到的這些生理與心理方面的影響會慢慢地減弱,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可以臉不紅心不跳也能滿嘴謊言的原因。但請不要高興地太早,研究表明,平日中越是喜歡隱瞞且謊話連篇的人就越容易落入社會中的一些騙局之中無法自拔,例如電信詐騙和傳銷等,他們也更傾向于參與到那些可能使自身陷入絕境的活動中,例如賭博、吸毒、搶劫等犯罪行為。

結語——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說謊的技巧是非常糟糕的。那些尷尬的肢體語言、不自然的微笑、扭曲的面部表情、禁不住推敲的思維邏輯,無時無刻不在向外界展示著說謊者內心中的不安與慌亂。這樣的人群很難擁有推心置腹的朋友,也更難從日常交流中獲取社交所帶來的正向能量,因為他們總會思考一個問題:“對面的這個人是不是也沒有和我說實話呢?”

一個謊言需要用一百個謊言去彌補,一段美滿的《木偶奇遇記》需要一名誠實的匹諾曹去完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請盡量以誠待人,這不僅是在保護那些我們身邊的所愛之人,更是幫助自身擺脫來自大腦邊緣系統(良心)所帶來困擾的最好的方法。

來源: 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