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縣位于昆明主城東南,全縣國土總面積1913平方公里,轄4鎮2鄉2個街道,總人口38.5萬。宜良歷史悠久、古韻悠長,自西漢元封二年漢王朝設昆澤縣以來,已有兩千年建制史,宜良憑借著良好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獨到的地域特色,歷來享有“滇中糧倉”“烤鴨之鄉”“花鄉水城”等美譽。

宜良縣緊扣縣域經濟產業發展需求,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穩步推進 “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通過“以點帶面、榜樣示范”,“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給予資金支持,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帶動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提升社區居民科學文化素質,通過科技助力產業振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扎實有效的推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現就宜良縣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相關經驗做法分享如下:

一、強化組織體系建設,增強基層科協組織戰斗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高位統籌,調整充實了我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各部委辦局、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為成員并明確工作職責;健全完善科普聯席會議制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貫徹實施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將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常委會、常務會每年專題聽取科協工作匯報不少于4次。自“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開展以來,縣“四班子”共研究科普工作25次,其中:縣委研究9次、人大常委會調研4次、縣政府研究8次、縣政協專題協商4次。

(二)科學規劃引領,強化制度保障。以貫徹落實《科普法》和《綱要》為重點,將科學素質建設內容納入《宜良縣貫徹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設“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宜良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和工作方案中,制定印發《宜良縣“十四五”科學創新發展規劃》、《宜良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保障“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工作的有力推進。

(三)健全科普組織體系,強化基層隊伍建設。一是加強科協基層組織建設,2010年宜良縣科協實現獨立建制,并按章程定期召開全委會、常委會和代表大會。2019年全縣各鄉鎮(街道)圓滿完成了科協換屆工作,全縣 116 個村(社區)也完成了科協組織建設,并吸納基層“四長”(學校校長、醫院院長、農技站站長、村委會村長)進入科協組織領導班子,全面提升科協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二是加強基層科普能力建設,全縣各鄉鎮(街道)共成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9個,實現涉農鄉鎮(街道)農技協100%覆蓋;三是加強科普信息化建設,全縣注冊科普中國信息員2萬余人、科技志愿者4990人,在冊科技教師187人,注冊成立科技志愿服務總隊2支、中隊46支,開展活動1136場,活動場數位列昆明市第一。

二、開展示范創建,擴大基層科普陣地

(一)科普陣地建設不斷完善。在城區及各鄉鎮(街道)均建設有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全縣116個村(社區)均設有綜合科普活動站,建有科普長廊2497平方米、科普畫廊5417平方米,建設科普宣傳欄1484塊、文化館3個、文化站42個、黨群服務中心117個、新時代文明站所171個、科普活動室237個、科普圖書館225個。在省、市科協的支持和幫助下,于2022年1月6日爭取到縣域標準化科技館項目,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將宜良縣籃球館(含一棟獨棟建筑及周邊場地共8900平方米)整體移交縣科協建設縣域標準化科技館,目前改擴建項目正在實施。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宜良縣科普陣地標準化建設水平。

(二)科普示范創建成果顯著。在2012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縣基礎上,2019年以來共創建命名縣級科普示范鄉鎮(街道)4個、科普示范社區15個、科普示范村9個、科普教育示范學校10所、科普示范基地17個、科普示范家庭33個、科技示范戶37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4個、先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個;共創建市級以上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區、科普示范學校等57個(僅2022年就新增昆明市科普教育基地5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個、科普示范學校1所)。在耿家營鄉、九鄉鄉開展彩色水稻、油菜花等具有鄉村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實施了云南省首家水產類云南宜良土著魚科技小院項目。

(三)科普e站建設信息化全面升級。充分利用基層的政務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學校科普活動站等場所,共建科普e站215個。通過調動縣、鄉鎮(街道)、社區三級科普資源,將科普e站、科普中國APP等信息化平臺整合為一體,并逐步延伸至基層村委會的科普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為社會群眾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科學素質打通“最后一公里”,為科普工作接長“手臂”,推動縣域科普信息化建設步伐。

三、實施“五大行動”,豐富基層科普內容

(一)大力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把干部科技素養培訓納入全縣干部培訓規劃,著力培養“善領導、會管理、懂科技”的新型人才,先后開展以黨性提升和專業化能力提升為主題的“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中青年干部培訓、干部履職能力提升專題培訓、普法骨干培訓、科技素質培訓等,有效將全縣干部職工的思想和智慧融合到經濟社會發展中,為宜良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二)大力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建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試點縣為契機,以農村函授大學、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及農村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為抓手,先后出臺《宜良縣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意見》、《宜良縣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工作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制度(新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程),深入推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化遠程教育、新型農民創業培植等工程,大力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農民就業和引導性培訓,每年均有6萬人(次)以上的農村勞動力接受農函大、農廣校專業培訓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近5年,累計培訓農函大學員10372人次、科普宣傳員315人次、評定農民技術職稱100人,我縣農函大工作連續5年被省科協評為全省先進單位。

(三)大力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依托我縣科技志愿服務總隊進企業對口幫扶行動,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博士奧專家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惠民驛站、科技產業帶頭人平臺,吸引科技人才入宜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養了一批技能型產業工人。以“文化、科技、衛生”、“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知識產權宣傳周”進企業為載體,開展技能普及培訓和科普宣傳活動1200余場,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

(四)大力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科學技術普及和創新要從孩子抓起”,每年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編程競賽等青少年科技活動不少于15次。投資50余萬元打造宜良縣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舉辦“人工智能”骨干科技教師培訓班,周末免費為三年級以上中小學生提供機器人創新挑戰賽、物聯網應用、智慧交通等課程,促進中小學AI人工智能科學普及。將科普大篷車作為小型“流動科技館”,滿載數學、磁學、人工智能等多種科技展品,先后駛入宜良縣各中小學,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傳遞知識傳遞愛”巡展活動46場次,參與人數達2萬余人次,激勵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增強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五)大力實施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智慧助老”和“健康云南”行動,以科技智能手段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整合全縣科普大學教學資源,廣泛開展科技常識系統化教育,為社區老年人科學素養提升搭建平臺,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為宗旨,不斷豐富社區科學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修養,促進老年人科學文化素質提升。

四、發揮農技協、農函大和農職稱“小三農”作用,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一)探索農技協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我縣結合產業實際需求,打造“協會+產業+農戶”的科技輻射帶動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充分發揮農技協服務農業技術普及,服務農村優勢產業、服務農民技能培訓、服務鄉村產業振興作用,我縣成立了29個農村專業協會,2個農技協聯合體,所有協會全部入駐智慧農技協平臺,實現涉農鄉鎮(街道)農技協100%覆蓋,成為昆明市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示范典型經驗。其中:

——宜良縣建鳳農產品產銷協會,以開發、引進、試驗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等,引領服務會員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農戶增收致富為宗旨,采用“電商促銷+農技協”的新經營方式,形成了一條以生產—運輸—銷售的運作模式,減少了多個中間環節的一個生產銷售網絡體系,切實增強農技協開展精準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能力,輻射帶動農戶10萬余戶,年產值達1.2億元,有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健康發展。

——宜良縣花卉產業聯合會。“花橋賣花四百年,年年花街端陽節”宜良縣委、縣政府每年隆重舉辦昆明國際花卉觀賞節暨宜良花街節,花卉產業聯合會具體承辦會展工作,由其負責組織開展鄉土苗木展銷評獎,成功承辦了多屆農博會、金殿茶花展、翠湖茶花展、楚雄國際茶花大會、大理國際茶花大會的招展工作,在花產聯的引領下,宜良花卉苗木產業迅速成長壯大,成為云南省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產值最高的全國精品苗木觀賞基地。

(二)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服務農村經濟。一是以“農函大”、農廣校、農技協為載體,廣泛開展培訓,我縣連續五年榮獲省科協辦學一等獎。二是圍繞“大趕考”目標,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鄉土人才培養、百名專家科技下鄉講學等職能工作,著力推進本土人才工程。2022年目前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講座活動等12場,聯合云南省農業工程學會成功開展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科普論壇活動、宜良縣2022年科技活動周智慧農業科技引領鄉村產業振興論壇會、昆明市2022年“百名專家科技下鄉”講學活動、2期基層干部專業素質提升培訓,聯合省青科中心首次在縣區內開展了2022年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校長暨科技教師培訓(宜良班)、開展百名專家科技下鄉中蜂、胡蜂養殖培訓1期,組織人員參加省老科協胡蜂養殖培訓。

(三)以農職稱評定為抓手,培養“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科技人才隊伍。為宜良縣鄉村振興提供更多人才保障,我縣積極參與農職稱評審推薦,嚴格根據《昆明市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實施細則(2016修訂版)》的相關要求和評晉條件,全程公平、公開、透明進行申報人資格認定。近年來共評定農民技術職稱100人,進一步發掘農村實用人才,把鄉土人才的培養和服務引進人才工作一并統籌,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來源: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