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是人們特有的一種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一種綜合能力。它與知識、智能、能力、優良個性品質和思維、行為習慣等等多個因素有關。科學發現是需要有創新、求異思維,需要能創造性地改造環境和發現科學規律的理想或極端條件,比如實驗室和實驗設備以及實驗條件的實現。科學家的創造性成果獲得同行乃至社會的公認,由此而產生的被承認被鼓勵的感覺(成就感、榮譽感),特別是其帶來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的自豪感會引起科學家更加自信、持久的創新、積極的情感和幸福。所以追求真理就要支持創新,支持科技創新就要尊重發明權。在法制和倫理道德允許的范圍內發揮創造力,所以在寫論文的時候,應當指出什么內容是引用某人、某書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也能更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創造發明和新發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

創造力培養策略:

1.認可和鼓勵用非傳統的方式考慮問題和做事,接納新奇事物并用新奇的人和事物的環境立場和特點考慮問題。

2.肯定和鼓勵求異思維,擅于一題多解,擅于舉一 反三,觸類旁通。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火。人身上的能量要利用精力燒出思維的創造力。

3.鼓勵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一旦有了目標,就會使用創新并適當的行動來達到該目標。

4.鼓勵做事不受陳規束縛,能靈活運用知識和經 驗,能夠想出新思路、新方法。

5.鼓勵喜歡從事發明、創造、創新活動。

6.利用頭腦風暴法培養發散式思維,鏈條式、環式、黑白灰整體式、中間鏤空式、蘇格拉底探究法等均可使用。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維,而發散思維對于創造力是非常重要,然而只有勤于思考勤于練習才能更好地提升創造力。

7.理想狀態下的實驗室實驗中材料、控制、實驗人員和科研報告均可以多創多試驗,團體大腦的碰撞都很重要。

8.有系統的理念,整體性、層次性、動態性等特點要能時時把握。

9.保有全息的觀念,整體包含局部,局部亦能反映整體。從全息照相術、物理全息、生命全息、生物全息直到宇宙全息,利于激發創造力。

10.保有好奇心和開放的思想以及洞察力。

11.天人合一,將人與環境緊密結合,做任何發明創造甚至科學發現都離不開人及其生存的環境,既受其影響和制約,又從中得到生存發展所需以及靈感。

12.天地交而萬物通,有交合和變動的思想,事物在交互中運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是傳遞的,直到與外力作用而改變運動狀態。靈感和頓悟來自于思維的碰撞和交合。

來源: 心理健康與安全環境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