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題: 《未來人類》

作者 : 北京宏志中學 周靖芳

創意說明:當前,人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技術得應用,使人類自身得再一次進化成為可能。作品通過描繪一個兩面人得手法,展示了創作者對未來科技帶給人類變化得幻想:未來的人類將從單一的生物體進化為集自然生物體、人造器官和人工智能于一身的復合體人類。畫面中心是一個未來的人類頭像,一半是生物體,一半是機器和智能芯片,代表著新型人類具有自然生物和人工智能的雙重屬性。

什么是“賽博格”

人的肉體和機械部件相結合的半機械人、半仿生人,在科幻世界中被稱為 ”賽博格“(cyborg)。賽博格并不是機器人,因為它思考的主體依然是人類的大腦。只是通過現代科技對身體進行改造,從而增強人類的機體能力。賽博格作為科幻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形象,在19世紀的科幻小說中就已經出現了。而這個概念被真正提出來是在1960年代,提出者是NASA的兩位科學家。他們覺得人類開始進行星際航行的時候,為了能夠在地球以外的環境生存,人機結合會成為必然。

現實生活中的“賽博格”

隨著科技的發展,賽博格也陸陸續續走入了我們的生活。

2017年,英國機器人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被確診為“漸凍癥”,當時醫生說他最多還能活兩年。但是,彼得拒絕躺在輪椅上等死,他認為,“癱瘓只是一個工程學問題?!彼肁I和機械配件來強化自己的身體機能,將自己改造成了賽博格。彼得用機械裝置替換了部分身體管道,包括胃、結腸和膀胱。這個裝置可以向身體輸送營養物質和處理排泄物,幫助他解決基本生存問題,讓他活得更有尊嚴。作為漸凍癥患者,要活得有質量,就要能與外界溝通交流。彼得趁自己的面部還能活動、還能說話的時候,在錄音棚里錄下了60多個小時的音頻,AI根據這些音頻數據,運用語音合成技術,生成了跟他本人音色語態類似的語音。彼得還借助AI在數字世界還原了一個自己的3D虛擬形象,他稱之為“彼得2.0”。因為有了彼得2.0,后來他全身上下,只剩下眼珠可以活動的時候,依然可以在數字世界里自如地面對公眾演講。每當他需要表達的時候,他只需要動動眼珠,“霍金同款”的眼動追蹤設備就會自動捕捉他的眼睛,并通過AI對眼球動作進行分析,完成文字輸入或者生成語音。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彼得連用眼動來表達思想都做不到了,他開始接受英特爾的腦機接口技術,嘗試用意念來和AI溝通。2022年6月,彼得告別了人世,但是,這些年記錄了他的全部生活數據、由他的思想馴化出來的人工智能,卻還在不斷進化,如今已經學會了用中文流利表達。

人機結合不僅可以幫助人類增強身體機能,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這個世界。第一位被稱為電子合法公民的是賽博格藝術家——尼爾哈維森。他從小患有全色盲,只能識別黑白兩種顏色。2004年,他在頭頂植入了一根天線,這根天線可以將識別到的顏色信號轉化為聲音信號,傳入哈維森的大腦,有了這跟天線,并不意味著他能看到顏色,而是通過聽信號的頻率來分辨顏色。即便是人看不見的紅外線和紫外線他也能聽到。這樣與眾不同的感知能力讓尼爾哈維森創作了跟色彩相關的藝術作品。另一位賽博格藝術家穆恩里巴斯在左臂植入了地震傳感器,這個傳感器連接到線上地震儀,可以探測全球的地震情況,并且可以根據地震強度產生不同幅度的震動,她根據感受到的全世界的地震信息來編排自己的舞蹈作品。西班牙藝術家曼內爾,在自己的頭上安裝了一對硅膠制成的魚鰭,可以用來感知大氣壓和空氣溫度、濕度的變化,這些變化會轉化為聲波信號傳入曼內爾的大腦,他會通過這些感知進行音樂創作,發表了很多跟海洋和生物主題相關的曲目,描述他想象到的海底世界。

”賽博格“引發人類思維方式和倫理規范的顛覆

一直以來,總有人會對科幻有這樣的誤解和偏見。覺得科幻不就是有外星人和超能力出現的荒誕無稽的故事嗎?就像這幅科幻畫,雖然乍看起來的確有些荒誕。但是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其實賽博格衍生出來的很多技術,像人工耳蝸、語音合成、仿生義肢、機械骨骼、腦機接口等等,比我們想象的更貼近現實生活。有的已經廣泛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在不遠的未來也會實現。甚至說,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已經離不開手機,手機的很多功能也拓展了我們能力的邊界,讓我們變得更強、更好。某種意義上,我們人人都是賽博格。所以說,好的科幻作品,一定是經過了縝密的科學考證,是有科學現實作為依托的。

任何關鍵技術的誕生,都伴隨著對人類思維方式乃至倫理規范的顛覆,賽博格技術也同樣如此。如果只有頭部是“原裝”的,身體被替換成機械裝置,肢體還能表達出應有的情緒反應嗎?比如人類害怕時會本能地蜷縮成一團,驕傲時會趾高氣揚,和這些身體語言相關的本能反應還能做嗎?大腦發出一個指令,但是機械肢體理解錯了怎么辦?如果真的換上機械肢體,整個人本身會發生哪些變化?考慮到人類的身心交感,會不會替換完成,連性格都會發生改變?機械化以后,我們到底還是不是人類。就像忒修斯之船一樣,人們不斷拆掉朽爛的船板換上新的,那現在這艘忒修斯之船還是不是原來那艘嗎?好的科幻作品,就是利用超越現實的材料,打造一面反映現實的鏡子。

來源: 研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