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節氣話養生——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

1、飲食應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來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非常適合冬季食用。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

2、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堅持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天氣寒冷,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

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北方供暖后,室內暖氣或暖風也會蒸發空氣內的水分,使得天氣極為干燥,此時應注意室內保濕,除每日用濕拖把拖地板增加濕度外,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3、運動宜在日出后

小寒正處于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保持心態樂觀,莫要勞神憂事。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

此外,頭腳、腰背保暖不可少,外出記得戴上帽子、手套、口罩,扎上圍巾等,腰背上貼好暖寶寶,晚上睡覺前泡泡腳。

來源: 河北廣播電視臺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