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節氣話養生——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在節氣排列順序上,處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節氣有“三暑”(小暑、大暑、處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后才是處暑(末暑)。“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暑天比較長。
立秋養生
立秋過后,暑氣雖未盡但涼意卻已蟄伏,白天依舊炎熱,早晚卻寒氣漸盛。立春、立秋前后,氣候變化無常最難保養,忽略了細節,可能會生成大病。
1、立秋要養肺
秋燥屬于溫燥,燥邪傷人陰津,津液消耗過多,表現為口干舌燥、大便干結和皮膚干燥脫屑。秋燥會影響肺的功能,出現干咳、聲音嘶啞、鼻咽干燥等癥狀。故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食以養陰、滋潤多津液為主。
2、秋瓜會壞肚
入秋后食用瓜類應適度,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西瓜、甜瓜等瓜類水果多性寒,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處于虛弱狀態,這類人吃過多的瓜果會加重對脾胃的損害。
3、立秋防秋郁
秋天容易使人產生凄涼、苦悶的抑郁之情。人腦底部的松果體能夠分泌褪黑素,入秋之后,松果體分泌褪黑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更加低沉。
所以,從立秋開始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
4、立秋勿貪涼
立秋之后,天氣早晚較涼,持續開空調,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
5、運動要適量
運動前要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后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于劇烈。
6、立秋防大補
人們在夏季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于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來源: 河北廣播電視臺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