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腦卒中疾病出現爆發式增長趨勢,且逐漸呈現年輕化,是危害國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給家庭帶來巨大的打擊和負擔。
對于急性腦卒中的患者而言,其最佳搶救時間在患者病發后的6 h之內。因此,大家需要提高防病、治病意識,盡早識別早期癥狀,從而降低腦卒中的致殘率、復發率和死亡率。
一、什么是腦卒中?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或者腦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由于腦卒中病情發展迅速,且發病急,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肢體癱瘓、精神抑郁等癥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牢記“中風120”口訣,快速識別腦卒中
腦卒中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由于腦卒中是急性病,患者越早得到治療,恢復就越好。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能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尤為重要,這也要求我們需要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早期癥狀。
國際上將“FAST”口訣作為判斷腦卒中的預警信號(即面部Face,手臂Arm,語言Speech,時間Time),而我國推出了適合國人的急性腦卒中快速識別方法,即“中風120”口訣:
“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即檢查有無口角歪斜;
“2”代表雙手平舉看,檢查兩只手臂是否單側無力;
“0”代表聆聽講話是否清晰,表達是否困難。
一旦發現上述任何突發癥狀,需要第一時間呼叫120急救電話,將患者送往有腦卒中治療條件的醫院。
目前,靜脈溶栓是腦卒中早期救治方法之一。但是對于大血管閉塞患者而言,靜脈溶栓的血管再通率有限。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時間窗內,使閉塞血管再通,挽救瀕臨缺血壞死的腦組織,將造成永久性腦功能損傷,造成患者殘疾甚至死亡。因此,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在治療時間窗內及時送往醫院,是達到良好預后的關鍵。
來源: 科普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