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的母親擔心萬一遇到事兒找不到人,自己則擔心無法及時趕回家照顧,上海市長益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鐘鐵華坦言,自己時常遇到“兒行千里擔憂父母”的境況。

像她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尤其在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人比例超過70%。他們的養老生活面臨諸多困難,尤其是安全風險和隱患,成為老人和子女共同的擔憂。

如何安放“兩頭懸著的心”,既守護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又能幫助老年人勇敢走出生活半徑,打開老年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成為助老護老的重要工作之一。

5月21日騰訊發布的“銀發安全守護”整體解決方案,瞄準的正是眾多空巢老人及子女面臨的困境,解決居家、社區養老場景下高齡、獨居老人無人救助或救助延遲的問題,探索科技助老、護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成為科技助力社會共益、共筑老年人安全守護生態圈的有益探索。

讓“想出去”的老人“不怕出去”

5月的一天,早上剛過五點,重慶北碚區的八位老人就已梳洗完畢,甚至還專門戴上珍珠項鏈,準備干一件等待30年的“大事”——來到重慶市主城區,打卡朝天門、小吃街等景點。

盡管這在年輕人看來只是再日常不過的一件小事,盡管老人所在的北碚區距離重慶主城區只有25公里,不過她們卻有近三十年沒有來過這里。

年輕時,八位嬢嬢在重慶江北的一家機械廠工作,沒有時間外出;而如今她們老了,時間有了,卻面臨新的困擾:“想去又不敢出去”——“想”是因為她們想出去看看重慶的變化,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敢”是因為她們怕摔倒,怕不安全,怕成為負擔。因此每天她們只是圍著以前工廠廢舊的籃球場轉圈,日復一日?!拔蚁肴タ匆幌?,(但是)沒有人一路去。我們現在年齡大了,走路慢,又怕摔了,成為別人的負擔?!标悑輯菡f出了眾多老人的心聲。

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又使她們更加害怕。馮嬢嬢甚至在家就把電視打開,就為了屋里熱鬧些。

而像他們一樣被“困”在家附近的老年人,不在少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其中空巢老年人占比已超半數,在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70%。按此計算,我國空巢老人數量已超過1.3億,他們面臨著養老生活的諸多困難,尤其是安全風險和隱患。

讓老人們感到安全,是讓她們走出去的方法。

讓重慶8位嬢嬢愿意且敢于外出的,是一張叫作“銀齡守護卡”的科技助老智能硬件。它與子女端銀齡守護小程序和社區端銀發守護平臺打通,支持一鍵SOS緊急呼救、多重定位和電子圍欄告警,讓家屬和社區能隨時掌握老人的安全狀況,而雙向親情通話、微信支付、滴滴打車、遠程問診、語音助手等適老化設計的便捷功能,也讓老年人能更簡單容易地享受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

在“銀齡守護卡”的陪伴下,嬢嬢們打卡了朝天門、洪崖洞等網紅景點,品嘗了網紅奶茶、串串等當地小吃。一位近85歲的嬢嬢甚至開心地說,“幾十年都沒有這么開心過?!?/p>

對于子女來說,通過“銀齡守護卡”可以看到老年人的位置、支付情況等,也更加安心。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在奶茶店購買了一杯奶茶后,她的孫子立馬收到了支付消息,并打電話提醒奶奶“糖尿病不能喝奶茶”。

通過一張智能小卡片,“兩頭懸著的心”相互連接,也逐漸放心、安心。

科技助老,要回到老年人視角

從一個年輕人的視角來看,語音通話、微信支付、網上打車等都是智能手機的基礎功能,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技能。不過對于老年人來說,卻面臨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經常早起看書讀報的陳嬢嬢說,自己不會用手機支付功能。根據統計,每兩個老年人,就有1位老人沒有“觸網”。

在主管部門的政策引導下,科技企業根據對客戶需求的捕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慣,對各大互聯網APP進行適老化改造。

不過,放大字體、圖標等適老化改造只是老年人順利聯網的第一步,如何更有針對性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更加重要?!俺?、穿、住、行、學習、玩,不管什么都有兒童版。但是很多東西并沒有推出老年版,并不是老年人不要,反而有些東西很需要?!辩婅F華說。

對于科技助老產品來說,更應回到老年人的視角。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負責人竇瑞剛坦言,科技產品研發者還得回到用戶視角,真正了解用戶需求、特點和思維習慣。這也是“銀發安全守護”整體解決方案三大產品的出發點。

比如,針對老年人容易發生摔倒問題推出的“隱形護理員”居家版,可通過智能攝像頭和AI算法進行無感監測。當老人在家中發生跌倒或需要呼救時,主動發出警報,以便看護人員及時采取救助。如今,隱形護理員進行升級發布,具備鬧鐘吃藥提醒功能,用戶可以在APP上設置吃藥提醒時間,提醒老人按時服藥。鐘鐵華介紹,在廣東韶關,不少老年人會通過“隱形護理員”與深處外地的子女進行交流,外出打工的子女也可以通過攝像頭查看老人生活狀態。

針對老年人外出場景的“銀齡守護卡”,開發的初衷之一,就是考慮到老年人外出遇到的痛點,打造便捷版老年機。“比如線上支付,很多老年人有微信,但是沒有綁定銀行卡,能不能打通微信支付的親情賬戶功能?打通之后,不僅老人能夠順利完成支付,子女還能在家里看到老人在哪兒花了錢、買了什么東西?!备]瑞剛說。

針對老年人定制的公益保險產品——“長者意外險”,不僅涵蓋老年人跌倒、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醫療,還包括老年人發生意外后的住院照料、康復護理等住院護工綜合服務,用保障化解銀發群體在大病醫療、人身意外等方面的風險。

這三大產品共同構成了“銀發安全守護”整體解決方案,讓不同養老場景下的老人發生安全問題時能被及時發現和快速響應。這也是行業首個居家+社區場景下老年人安全守護的整體解決方案。

方案還創新性地提出了“四級響應機制”——三大產品后臺分別連接子女或護工、老人所在的社區或街道、民政部門、120醫療救護系統,當意外事件發生時,由四級響應機制依次發出告警信息,直至老人救助信息得到響應,守護空巢老人的安全生命線。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表示,銀發共同守護計劃是基于“以老年人為中心”的初心,通過科技產品研發和服務,解決老年人照護的痛點難點,探索科技助老、護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共創共益,共筑老年人安全守護生態圈

從之前的試水,到如今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參與其中,科技助老、公益扶老的生態圈逐步完善,“共創、共益”的理念逐步普及。

“銀發共同守護計劃”正是科技助力社會共益的全新探索。該計劃基于“銀發安全守護”整體解決方案,面向全國范圍的2萬名高齡、獨居、空巢老人展開相關捐贈,并聯合政府機構、公益組織和生態合作伙伴,共筑老年人安全守護的生態圈。

竇瑞剛表示,銀發科技實驗室堅持“共識、共創、共享、共益”的共創方法論和模式,以自身核心技術構建平臺,并將這個平臺的能力開放、共享出去,最終構筑C(用戶)B(產業)S(社會)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生態?!霸诠矂摰哪J较滦枰浞职l揮用戶、企業、政府、高校、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作用,形成價值共創的體系,構建價值共創的生態?!?/p>

對于共創共益,鐘鐵華以“火鍋店”和“美食街”進行比喻:最初的關于養老的公益探索,就好像在路邊的一家家“火鍋店”;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其中,關注養老議題、開展合作,就會慢慢發展成一條“美食街”,產品就會越來越豐富。“互相關懷的社會,從一個人、一個社區、一個村、一個社會慢慢去締造,這是公益組織用價值傳遞的方法,呼吁更多的人去參與。所有人都一起來合作參與,就是成功?!?/p>

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截至2022年底,我國65周歲以上人口突破2.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4.9%。按照國際標準,已進入中度老年化社會。未來十幾年,我國老齡化將進入極速發展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促進老年人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會保障、社會參與、權益保障等統籌發展,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力量,關注老齡化問題,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優勢,持續推進科技適老、科技助老、科技向善,不斷提升智慧健康養老技術研發能力,豐富適老化科技產品的種類,讓老年群體平等的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說。

來源: 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