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護士,快叫一下醫生!我弟弟肚子疼的厲害。”
4月24日0點剛過,一陣叫喊聲打破了夜里的寧靜。急診科值班護士朱丹見一名女孩子攙扶著一個高大的男生跌跌撞撞的走進大門。朱丹見狀趕緊迎上去幫忙,讓對方躺在搶救床上。值班醫生立即開始為患者檢查,并詢問情況。
原來,這個20歲的小伙子晚上吃了一個冷雞排,不久就感到腹痛劇烈、腹脹不適。中途排了一次大便,但是量很少。經過詳細檢查,診斷為不完全性腸梗阻,給予了抗感染、解痙、護胃及對癥支持治療,緩解癥狀后收治住院。
當天下午4點,急診科又接診了一個左側腹痛的女孩子。“肚子疼了4天”,家屬很焦急。醫生問診得知,患者從21號晚上就開始出現不明原因腹痛,曾自服達喜和腸炎寧。22日上午腹痛加劇,并出現嘔吐。她去附近醫院做了檢查,拿了藥,但依然持續腹痛,期間解過一次大便,量很少。經過分析檢查、檢驗報告,確診為不完全性腸梗阻,最后收治入院。
“近期這類病人比較多,大家要多注意。”急診科主任涂超說,“腸梗阻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可占到急診人群5%-7%。”
什么是腸梗阻?
通俗解釋,腸梗阻就是腸道不通暢,里面的東西被阻擋在腸腔內。原因可能是腸粘連、腸外壓迫、炎癥、感染、腫瘤、腸扭轉等等。其典型癥狀是腹部陣發性絞痛、惡心、嘔吐、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常伴精神不振、面色蒼白、發熱等癥狀。
哪些人容易出現腸梗阻?
大便干結、腹股溝疝、有腸道腫瘤家族史或者經常腹瀉的病史、經常食用高鹽、辛辣、油膩的食物、乙狀結腸過長、心房顫動病史、高脂血癥、消瘦、腸道息肉、腸道憩室、腹部手術病史。
為什么要住院治療?
腸梗阻發生后建議要住院治療。如不正規或拖延治療,可能較輕的腸梗阻會發展為腸壞死、腸穿孔、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
牢記這5點,保護好腸道
腸道是人體最容易生病的器官,如果腸道出現了問題,就會嚴重威脅人體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加強自我檢測,若出現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等不適,及時就診。此外我們要牢記以下5點,保護好腸道健康。
1、少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食物應切細、嚼爛,選擇易消化、低脂、富含維生素食物。如曾發生粘連性腸梗阻,應少食粗纖維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飯后忌劇烈活動。
2、憋便是不好的生活習慣,長期憋便會讓腸道中的菌群環境可能會被破壞,從而導致便秘、肛裂、痔瘡等一系列肛腸疾病,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腸道疾癥。便秘者可通過調整飲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暢,無效者可適當口服緩瀉劑,避免用力排便。
3、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不進不潔的食物。
4、吃飯細嚼慢咽能夠促進胃液分泌,將食物磨得更細,便于消化吸收并減輕胃腸負擔。細嚼還能增加唾液,其中的消化酶可助消化,還能形成保護胃部的薄膜。從而起到保護腸胃的功效,遠離腸胃疾病。
5、適當鍛煉可以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加強胃腸道蠕動和胃腸道黏膜的防御機制,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加強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來源: 健康金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