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被確診是“糖尿病”了,有的人“心大”,覺得反正也不能馬上致命無所謂了,該抽抽、該喝喝。有的人就會感到迷茫、無助,因為糖尿病誘發的并發癥是很可怕的,所以心里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注:圖片選自網絡

那么當我們確診患有糖尿病后應該怎么辦呢?采取哪種治療方法更適合自己呢?既保證治療方向正確少走彎路又有效果呢?要根據以下兩種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

首先是身體還沒有任何癥狀,體檢的時候發現并確診為糖尿病,這時先不要急于服用降糖藥,先采取醫學營養干預,實踐證明通過營養與運動干預,90%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轉,好轉程度因人而異。

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是臨床條件下對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營養問題采取特殊干預措施,通過改變膳食模式與習慣、調整營養素結構、由專業營養(醫)師給予個體化營養治療,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 )0.3%~2.0%,并有助于維持理想體重及預防營養不良。

近年的研究證實,對肥胖的T2DM患者采用強化營養治療可使部分患者的糖尿病得到緩解。營養治療已經成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重要手段。

二是由于有其它癥狀去醫院檢查時發現患有糖尿病,這種情況下發現的糖尿病患者要根據醫生檢查診斷結果采取不同的辦法,因為有的患者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屬于特殊類型糖尿病,有的患者是由于糖尿病誘發的并發癥去就醫,只是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這樣的患者要立即采取降糖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增高。待癥狀緩解后要同時采取醫學營養干預和運動治療,營養+運動治療已經成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重要手段,要貫穿于治療過程的始終。

對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調整生活方式,控制總能量攝入,至少減輕體重5%。

營養治療的目標如下:

1.促進并維持健康飲食習慣,強調選擇合適的食物,并改善整體健康。

  1. 達到并維持合理體重,獲得良好的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以及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3.提供營養均衡的膳食,可選擇更多類型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并能夠進行行為改變。

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 20%~30%。如果是優質脂肪(如單不飽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脂肪),脂肪供能比可提高到35%。應盡量限制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單不飽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魚油、部分堅果及種子)有助于改善血糖和血脂,可適當增加。應控制膳食中膽固醇的過多攝入。

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 50%~65%。進餐應定時定量。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保持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胰島素劑量和起效時間相匹配。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成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入量應>14 g/1000kcal。膳食纖維攝入量與全因死亡、冠心病、T2DM及結直腸癌風險呈負相關。

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供能比為 15%~20%,選自高蛋白飲食,并保證優質蛋白占總蛋白的一半以上。有顯性蛋白尿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攝入應控制在每日0.8 g/kg體重。

糖尿病患者應戒酒。若飲酒應計算酒精中所含的總能量。 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15 g,男性不超過25 g(15 g酒精相當于350 ml啤酒、150 ml葡萄酒或45 ml蒸餾酒)。每周飲酒不超過2次。

應警惕酒精可能誘發的低血糖,尤其是服用磺脲類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的患者應避免空腹飲酒并嚴格監測血糖。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 5 g 以內,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可進一步限制攝入量。同時應限制攝入含鹽高的食物,如味精、醬油、鹽浸等加工食品、調味醬等。

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 D 以及鉻、鋅、硒、鎂、鐵、錳等多種微量營養素,可根據營養評估結果適量補充。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者應防止維生素 B12 缺乏,補充微量營養素要在營養(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因為你自己不知道你缺什么,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盲目使用營養素不僅無益還可能有害。

運動鍛煉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綜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體成分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而且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T2DM 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 )降低0.66%;堅持規律運動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T2DM患者運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 運動治療宜在相關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運動前進行必要的健康評測和運動能力評估,有助于保證運動治療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2.成年T2DM患者每周至少150 min(如每周運動5 天、每次30 min)中等強度(50%~70%最大心率,運動時有點費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 。 即使1次進行短時的體育運動(如10 min),累計30 min/d,也是有益的。

具體飲食方法下期為您解答,

來源: 營養與疾病防治